"月凉风静夜":在一个月凉风静的夜晚,
"归客泊岩前":归家的旅客在岩石的前面停船。
"桥响犬遥吠":在桥边,远处传来阵阵狗叫声,
"庭空人散眠":庭院空着,人都在沉睡着。
# 散眠:散在各个地方入睡。
"紫蒲低水槛":紫色的菖蒲出水很高,使水边的栏杆都显得低了,
# 水槛:临水栏杆。,紫蒲:紫色的蒲草。
"红叶半江船":深秋时节红叶飘零,落了很多在船上。
"自有还家计":本来就有回家的打算,
"南湖二顷田":家里还有二顷的田。
# 南湖:许浑所有田地在练湖之南。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通过“桥响犬遥吠”的动态与“庭空人散眠”的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更突出了乡村夜晚整体的宁静祥和。对比:“桥响犬遥吠”暗示着有人在夜间走动,引发犬吠,意味着存在活动着的人;“庭空人散眠”表明庭院里的人都已休息,处于静止状态,活动与静止的对比,刻画了乡村夜晚生活状态的多样。
2. 分段赏析
首联“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月凉风静”四字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秋夜图景,明月高悬,凉风轻拂,万籁俱寂,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归客”表明诗人的身份,“泊岩前”则描述了诗人乘船归来,将船停靠在山岩前的情景,简洁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归途中及到家后景象的描写。颔联“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巧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诗人走过桥梁,发出声响,引得远处的犬只遥相吠叫,然而庭院中空荡荡的,人们都已散去入眠。“桥响”与“犬吠”的动态声响,更衬出夜晚乡村的寂静,以及庭中无人的静谧安宁,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夜境。颈联“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紫蒲”即紫色的菖蒲,“低水槛”生动地写出菖蒲在水边低垂的姿态;“红叶”与“紫蒲”色彩对比鲜明,“半江船”则描绘出红叶飘落,半数落在江船之上的画面。此联通过色彩与空间的巧妙组合,将秋天的色彩之美与宁静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美感,也流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爱。尾联“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点明主旨。诗人表示自己有归家的打算,南湖那二顷田便是他的归宿。“自有”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归乡归隐的坚定决心,南湖的田亩不仅是他物质生活的依靠,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之所,象征着宁静、自在的田园生活。
上一篇:唐·李白《送蔡山人》
下一篇: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