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南去与谁同":你南去桂州和谁一同前行,
"处处山连水自通":一路上处处山连着山,水也是相通的。
"两岸晓霞千里草":两岸清晨的霞光映照千里的绿草,
# 晓霞:一作晚烟。
"半帆斜日一江风":半帆在斜日下,江面上吹着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瘴雨即将来临,枫树颜色变得暗沉,
# 瘴雨:古时称岭南一带为瘴乡,雨亦称为瘴雨。
"火云初起荔枝红":火云刚刚升起,荔枝呈现出红色。
"愁君路远销年月":担忧你路途遥远,耗费许多年月,
# 销:消磨。
"莫滞三湘五岭中":不要在三湘五岭之中久留。
# 三湘:泛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滞:停滞,淹留。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开篇询问杜秀才南去桂林与谁同行,接着描绘其归途中处处山水相连的景色。两岸清晨的霞光映照千里绿草,半帆在斜日下于江风中前行。还描写了桂林独特气候下,瘴雨将至时枫树变黑,火云初起时荔枝泛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希望友人不要在三湘五岭久滞,抒发了深深的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等沿途景色,借景抒发对友人旅途的担忧与惜别之情。如“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营造出开阔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映衬离别的愁绪;“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以桂林独特的气候景象,暗示旅途可能的艰难。直抒胸臆:“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直接表达对友人路途遥远、耗费年月的忧愁,以及希望友人不要久滞途中的关切,直白地传达惜别与担忧之情。
3. 分段赏析
《送杜秀才归桂林》首联:“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以询问友人归桂林与谁同行开篇,接着点明其归途中山水相连的特点,为下文描写沿途景色做铺垫,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独自远行的关切。颔联:“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描绘出一幅清晨霞光映照绿草,半帆在斜日江风中前行的画面,画面开阔又透着孤寂,借景烘托出送别时的不舍与对友人旅途孤独的担忧。颈联:“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展现桂林独特的气候与景色,瘴雨欲来,枫树颜色暗沉,火云初起,荔枝鲜红。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既突出桂林地域特色,又暗示友人旅途可能遭遇恶劣气候,强化对友人旅途的担忧。尾联:“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直接表达对友人路途遥远、耗费时间的忧愁,劝诫友人不要在三湘五岭久留,直抒胸臆,将惜别与担忧之情推向高潮。
下一篇:唐·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