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花下":记得那年在花下,
"深夜":夜晚,
"初识谢娘时":我与谢娘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唐·韩翃《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水堂西面画帘垂":临近水池的堂屋西面画帘低垂,
#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携手暗相期":我们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 相期:相约会。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惆怅晓莺残月":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
#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唐·白居易《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陈毅《过微山湖》诗:“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相别":分别后,
"从此隔音尘":从此音信断绝。
# 隔音尘:即音信断绝。音尘:消息。
"如今俱是异乡人":如今都是各在他乡,
"相见更无因":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 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忆旧怀人之作。整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惆怅、无奈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恋情的怀念和对如今分离的哀伤。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通过对水堂、画帘等环境的描写,以及“携手”“暗相期”等动作和情感的表达,将美好的爱情场景与人物的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惆怅晓莺残月,相别”,将清晨离别时的惆怅之情与晓莺、残月的景象相互映衬,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出离别的痛苦。虚实相生:“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这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这是现实的情况,属于实写;而“从此隔音尘”是对别后情景的想象,属于虚写。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以乐景衬哀情:“那年花下”“水堂西面画帘垂”,这些美好的景物和环境,烘托出两人相识时的浪漫与温馨,是乐景。然而,如今“相见更无因”,美好的往昔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昔日的乐景衬托出如今的哀情,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惆怅。
3. 分段赏析
上阕:“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开篇点明回忆的时间、地点与人物,“记得”一词饱含深情,瞬间将读者带入那段美好的过往。“花下”“深夜”营造出浪漫而静谧的氛围,为两人的初逢增添了诗意。“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进一步描绘所处环境,水堂西面画帘低垂,营造出一种私密的空间,而“携手暗相期”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两人之间的默契与对未来的期许,此时的情感甜蜜而美好。下阕:“惆怅晓莺残月,相别”,画面从甜蜜的回忆转至离别的场景,清晨晓莺啼叫,残月挂在天边,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惆怅”一词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与哀伤。“从此隔音尘”,说明分别后两人再无联系,音信断绝,加深了伤感的程度。“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将情感推向高潮,如今两人漂泊异乡,相见的机会渺茫,抒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深深的遗憾。
4. 作品点评
全词语淡而情悲,景中含情,虚实结合,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深沉的情感。
# 情景逼真,自与寻常艳语不同。
明汤显祖《花间集》卷一
# 韦相清空善转,殆与温尉异曲同工。所赋《荷叶杯》,真能摽擗之忧,发踟蹰之爱。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
# 真情实语,字字亲切,故与泛泛虚套者不同,读之令人一唱三叹。
近现代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问集》
# 此首伤今怀昔。“记得”以下,直至相别,皆回忆当年初识及相别时之情景。“从此”以下三句,言别后之思念,语浅情深。
近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唐·白居易《长安春》
下一篇:唐·崔颢《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