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烬香残帘半卷":蜡烛燃尽,香气消散,帘子半卷着,
# 烛烬香残:烛和香都已燃尽成灰,夜色已深。
"梦初惊":我从梦中刚刚惊醒。
"花欲谢":花儿将要凋谢,
"深夜":已是深夜,
"月笼明":月光笼罩着大地,一片明亮。
"何处按歌声":哪里传来按节而唱的歌声,
# 按歌声:按拍奏乐而歌。按:依节拍弹奏,动词。
"轻轻":那样轻柔。
"舞衣尘暗生":舞衣上已暗暗积起灰尘,
# 舞衣尘暗生:舞衣二句:意思是舞女久未作舞,有负大好春光,表示了对舞女的惋惜之心。
"负春情":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光与情意。
# 春情:指痴情,相思之情。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词。它描绘了深夜的凄清,写出女子从梦中惊醒后的孤寂状态,表达了女子的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烛烬香残”“帘半卷”“花欲谢”“月笼明”等意象组合,构建出深夜闺阁的完整图景。残烛、余香、半卷的帘幕,勾勒出室内的清冷寂寥;将谢的花、笼着清辉的月,渲染出室外的凄清氛围。这些意象相互呼应,从室内到室外,从近景到远景,共同营造出孤寂哀怨的意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环境的凄冷与人物心境的悲凉。对比:“何处按歌声,轻轻”与“舞衣尘暗生”形成鲜明对比。远处传来轻柔的歌声,暗示着他人的欢愉热闹;而“舞衣尘暗生”则展现出昔日用于歌舞的衣裳已蒙尘闲置,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今昔对比,凸显出舞女被遗弃后的孤寂处境,强化了“负春情”的哀怨之情。铺陈:“烛烬香残帘半卷,梦初惊”铺陈室内景象,描绘出蜡烛燃尽、香气消散、帘子半卷、人刚从梦中惊醒的画面,为全词奠定孤寂基调;接着“花欲谢,深夜,月笼明”铺陈室外夜景,点明深夜、花将凋谢、月光明亮的情景,进一步渲染凄清氛围。通过层层铺陈环境,逐步将读者带入词中情境,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充分铺垫。
3. 分段赏析
上片“烛烬香残帘半卷,梦初惊”,开篇描绘了室内蜡烛燃尽、香气消散、帘子半卷的景象,女子从梦中惊醒,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哀怨的基调。“花欲谢,深夜,月笼明”,点明时节是花将凋谢的深夜,月光笼罩大地一片明亮,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寂静与冷清,也暗示了女子青春将逝的哀愁。下片“何处按歌声,轻轻”,在寂静的深夜里,不知从何处传来轻柔的歌声,这歌声打破了寂静,却更勾起了女子的愁绪,以动衬静,更显其内心的孤寂。“舞衣尘暗生,负春情”,舞衣上已暗暗积起灰尘,暗示了昔日的繁华不再,女子感叹自己辜负了美好的春光与情意,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哀怨之情。
上一篇:唐·李白《白毫子歌》
下一篇:唐·王维《送熊九赴任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