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huā
fāng
cǎo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huā
fāng
cǎo
guān
shān
dào
liǔ
jīn
yīng
zǎo
chóu
chàng
xiāng
guī
àn
lǎo
luó
dài
huǐ
jié
tóng
xīn
píng
zhū
lán
shēn
mèng
jué
bàn
chuáng
xié
yuè
xiǎo
chuāng
fēng
chù
míng
qín

译文

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长在这关山路旁。柳树吐出金黄的丝条,黄莺儿那么早就在歌唱,我满怀惆怅,在香闺里暗自虚度时光。我多么悔恨,解下罗带与你结成同心,如今独自靠着朱栏,思念多么深沉。睡梦中醒来,一弯斜月照着半个空床,小窗吹来的风,触动琴弦哀鸣作响。

逐句剖析

"野花芳草":野花和香草,

"寂寞关山道":寂寞地生长在这关山路旁。

# 关山道:形容艰难坎坷的山路。,寂寞:清寂,寂静。

"柳吐金丝莺语早":柳树吐出金黄的丝条,黄莺儿那么早就在歌唱,

"惆怅香闺暗老":我满怀惆怅,在香闺里暗自虚度时光。

# 暗老: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人已衰老。,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惆怅:失意,懊恼。

"罗带悔结同心":我多么悔恨,解下罗带与你结成同心,

# 结同心:用锦带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称“同心结”。

"独凭朱栏思深":如今独自靠着朱栏,思念多么深沉。

# 朱栏:朱红色的栏杆。

"梦觉半床斜月":睡梦中醒来,一弯斜月照着半个空床,

# 斜:读xié。

"小窗风触鸣琴":小窗吹来的风,触动琴弦哀鸣作响。

# 风触鸣琴:风触动琴而使之鸣。“鸣”,使动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野花芳草》是晚唐词人韦庄的一首闺怨词作。全词以春日怀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思妇的孤寂心境。上片以“野花芳草”起兴,借关山行旅的寂寞场景暗示离人远隔,而深闺中的春景愈盛,愈反衬出思妇内心的凄楚。下片“朱栏独倚”的细节描写,将“朱栏独倚”的复杂心绪刻画得入木三分——表面言“悔”,实则饱含难以割舍的眷恋。结尾“更残梦觉”之际,“半床斜月”与“风动琴鸣”的意象交织,使视觉与听觉的感伤融为一体,营造出余韵悠长的意境。全词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充分展现了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平乐·野花芳草》是晚唐词人韦庄的作品。晚唐国势倾颓之际,王朝衰败的阴霾笼罩着士人心灵。当政治理想渐成泡影,文人墨客再度将创作视线转向闺阁情思与宫闱幽怨题材。在这特定的历史语境下,韦庄的《清平乐》应运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通过描绘思妇在春景中的孤寂与悔恨,抒发了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时光虚度的惆怅。词中“罗带悔结同心”“半床斜月”等意象,既展现了闺怨之苦,也隐含着晚唐文人借女性视角寄托乱世中个人失意的普遍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两句直接勾勒出关山道的荒凉与野花芳草的寂寞,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则以简笔描绘梦醒后的场景,斜月与风触琴鸣的细节生动传神,不假修饰而情感自现。以乐景衬哀情:“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前一句以早春的生机勃勃(柳丝金黄、莺啼婉转)反衬后句中思妇的孤独衰老,乐景写哀,愁思更浓。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起笔,通过思妇的想象勾勒出丈夫远行途中的孤寂景象——纵然沿途春色满目,却难掩形单影只的凄凉。随后笔锋一转,以“柳吐金丝莺语早”描绘眼前春景:初春的柳条泛着金色光泽,黄莺啼鸣婉转,视听交融的明媚春光,恰恰与“惆怅香闺暗老”的愁绪形成强烈反差,愈显思妇独守空闺的黯然神伤。下片:“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二句,以看似悔恨的笔触道出思妇的深情——所谓悔结同心,实则是爱极而生的嗔怨。她独倚朱栏的剪影,将刻骨相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般浓烈的思念令她辗转难眠,“小窗风触鸣琴”的细微声响便能将她惊醒。醒后唯见“半床斜月”的清冷光影,更添物是人非的凄凉况味。全词通过情景反衬与心理刻画,将闺中思妇的缠绵愁绪展现得含蓄而深刻。

4. 作品点评

《清平乐·野花芳草》这首词以质朴自然的白描手法见长,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充分展现了韦庄词作"清水出芙蓉"的艺术风格。词人摒弃雕琢修饰,仅以简净的笔触勾勒景物与情思,却能在平淡中见真淳,浅显处寓深致,这正是韦庄词最鲜明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坡老咏琴,已脱风幡之案;“风触鸣琴”是风是琴,须更转一解。

明汤显祖《花间集》卷一

# 前阕说远,后阕说近。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起笔冷,清绝孤绝。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四

# 此录其次章也。其首章云“故国音书隔”,又云“驻马西望销魂”,知此章亦思唐之意。其言悔结同心,倚阑深思者,身仕霸朝,欲退不可,徒费深思,迨梦觉而风琴触绪,斜月在窗,写来悲楚欲绝。

近代俞陛云《五代词选释》

# 昔爱玉溪生“三更三点万家眠,露结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绮窗弦”一诗,以为清婉超绝。韦相此词以“惆怅香闺暗老”为骨,亦盛年自惜之意,而以“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为点醒,其声情绵邈,设色隽美,抑又过之。

近代李冰若《栩庄漫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北窗三友》

下一篇:唐·岑参《醉后戏与赵歌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