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不共此山齐":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
# 共:同,与。,浮云: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山霭苍苍望转迷":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 迷:分辨不清。,望:一作“翠”。,山霭:山中的云气。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晓月暂飞高树里":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
# 高:一作“千”。,暂:短暂,突然。,晓月:拂晓的残月。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秋河隔在数峰西":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 秋河:秋夜的银河。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其诗工整清丽,注意辞藻和技巧,多为流连光景和唱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高仲武评其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此外,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叙述韩翃与其妾柳氏在战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寒食》《送故人归鲁》,著有《韩君平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羁旅诗。诗歌介绍了石邑山的壮丽景色,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势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迷人景象,展现了清晨时分月挂树梢、秋河隐现的清幽画面。全诗通过傍晚与清晨两个时段的山景描写,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独寂寞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2. 写作手法
照应:“浮云不共此山齐”与“山霭苍苍望转迷”相照应,前者言山势之高,浮云难及,后者写山霭朦胧,望之愈迷,前后勾连,愈显山色幽深莫测。山景相辉映。虚实结合:“晓月暂飞高树里”实写月移树影之动态,“秋河隔在数峰西”虚写银河远隐之象,亦真亦幻,使画面富有层次。远近结合:近写“晓月暂飞高树里”,月影婆娑,清晰可触;远写“秋河隔在数峰西”,星河迢递,隐约难辨,由近及远,拓展诗境,令读者如临其境。化用:“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化用陈子昂“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之句,然韩诗独运匠心,将原本静谧的离别图景,赋予“暂飞”“隔在”等动态笔触,使画面顿生层次变化之趣。陈诗写月隐河没,止于静观;韩诗则着“飞”“隔”二字,令晓月秋河皆具灵动之姿,于宁静中见流动之美,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分段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极其凝练的笔法,生动展现了石邑山变幻万千的瑰丽景致。石邑地处太行山余脉,这里群峰逶迤,层峦叠嶂,山势险峻直插云霄。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运用“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通过描写浮云难以企及山巅的景象,凸显出山峰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若说首句是仰望所见,次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转为远眺视角: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变幻莫测的山雾与晚霞交织,使重峦叠嶂的山色更显迷人。“望转迷”三字精妙传神,既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又巧妙呼应上句,说明正是因为山势高峻、云雾缭绕,才会令人产生“望转迷”的视觉体验。同时,“迷”字也暗含夜幕降临之意,为后文“宿”字埋下伏笔——若非在此投宿,后文破晓景色的描写便失去了时空依据。诗的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堪称全篇点睛之笔。诗人化用陈子昂“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意境,在静谧的氛围中注入了灵动的韵律。其中“秋”字点明季节,“晓”字交代时间,通过“暂飞”“隔在”等动词的运用,将静态的月夜景色转化为富有动感的画面:旅人穿行于参天古木之间,忽见明月隐现树梢;随着山势蜿蜒,银河又隐没于群峰之后。特别是“暂”字既暗示月影随山势明灭的奇妙景象,又暗含时光流逝之意;“飞”字则赋予拂晓时分以动态美感,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这两句一实一虚,一详一略,将远近景物、明暗层次、时间推移巧妙融合在对仗工整的诗句中,既展现了石邑山清晨的独特景致,又暗含旅人夜宿晓行的艰辛,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4.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写得相当圆熟。诗人运用剪影式的艺术手法,精心截取了暮宿与晓行两个时段中最富感染力的画面片段,巧妙勾勒出石邑山的独特景致。而诗中暗藏的“宿”字恰如一条无形纽带,将看似独立的景象紧密串联:正因投宿山中,方能近距离感受山势之巍峨、云雾之迷蒙;也因清晨启程,才得以捕捉月挂高树、秋河隐现的清幽画面。“宿”字的精妙运用,使全诗布局自然流畅,脉络清晰可循,虽时空转换却浑然一体。这种构思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既保持了诗歌的韵律美感,又赋予作品灵动的意境。表面观之,此诗纯为写景之作,实则景中含情:前两句展现初见奇峰时的震撼与赞叹,后两句则通过晓月、秋河的清冷意象,营造出与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相似的羁旅意境,含蓄表达了诗人孤寂艰辛的旅途情怀。
# 改一“千”字,便成死句(“晓月暂飞”句下。按:“高”一作“千”)。
元释圆至《笺注唐贤三体诗法》
# 作句多奇。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首言山之高,次言山之广。下联即首句意,“暂飞”、“隔在”四字奇绝。“云”、“霭”、“月”、“河”并用觉重。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月为高树所蔽,河为远峰所隔,两句借明处讨出暗处,非身在万山之中不见其妙。
清何焯《三体唐诗评》
# “晓月”、“秋河”二句,词最飞动,然亦五更景象也,而山之高、树之深,不言而喻矣。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写景如上二句,画不能到,人只赏下二句,不知上二句有虚情在内。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极力写出,无雕琢痕,此君平高处。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暂飞”二字巧而倩。
明李攀龙《唐诗选》
#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唐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郑谷《海棠》
下一篇: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