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别舍拥朱轮":贵族公子在别墅里乘坐着华贵的车子,
# 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别舍:别墅。
"不羡空名乐此身":不羡慕虚名而喜爱这种生活。
"门外碧潭春洗马":门外碧绿的池塘边春天洗刷着骏马,
"楼前红烛夜迎人":楼前红色的蜡烛夜晚迎接客人。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其诗工整清丽,注意辞藻和技巧,多为流连光景和唱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高仲武评其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此外,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叙述韩翃与其妾柳氏在战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寒食》《送故人归鲁》,著有《韩君平诗集》。
1. 写作手法
赋:“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整首诗都运用了赋的手法。赋是一种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这里直接描绘了王孙的生活场景。首句“王孙别舍拥朱轮”,描述王孙居住在别舍且拥有华丽的车子,展现其富贵生活;次句“不羡空名乐此身”,直接表明王孙不慕虚名,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后两句“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段,细致地铺陈出王孙在门外碧潭洗马,夜晚在楼前以红烛迎人的生活片段,全方位地展现了王孙的生活状态。对仗:“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此句中,“门外”与“楼前”相对,均为方位词,点明地点;“碧潭”与“红烛”相对,是名词相对,且“碧”与“红”为颜色相对;“春”与“夜”相对,分别表示时间;“洗马”与“迎人”相对,都是动宾结构。通过这样工整的对仗,使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节奏更加明快,生动地描绘出不同时段的场景。
2. 分段赏析
首句“王孙别舍拥朱轮”,点明主角王孙居于别墅,门前常有达官贵人的朱轮车簇拥,“别舍”与“朱轮”,仅七字便将王孙纨绔公子的形象刻画而出。次句“不羡空名乐此身”,表面似在恭维其追求享乐是因“不羡空名”,赋予这种行为高尚之感,实则暗含对其生活方式的某种揭示。诗的精华在三、四句“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作者独具匠心,选取两个典型场景展现贵族公子的奢靡。门外碧潭洗马,暗示主人仍在屋内饮酒作乐,尚未归意;楼前红烛夜迎,表明即便夜晚,宴饮宾客仍络绎不绝,尽显“朝朝取乐,夜夜追欢”之态。此联对仗工整,选材精妙,从侧面烘托出富贵气象,与王孙身份契合,不愧是韩翃名句。北宋晏几道在《浣溪沙》中化用此联为“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然“系马”较之“洗马”,少了那份悠然背后的奢靡深意,意境稍逊一筹。韩翃此诗虽短,却以精炼之笔描绘出特定人物的生活风貌,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存在一处不足。诗的第三、四句采用平列的句法,皆为赋体。如此一来,整首诗仅有起、承部分,缺失转、合环节。读罢,会感觉它宛如半首七律,意犹未尽,似乎还应有后续内容,可作者却在此戛然而止,致使诗意未能完整呈现。想必正因如此,所有选本都未收录这首诗。
上一篇:唐·雍陶《闻杜鹃二首》
下一篇: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