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yán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shān
wàng
shān
jìn
tóu
shí
tián
hǎi
wàng
hǎi
mǎn
chí
suǒ
fēng
shí
jiāng
dāo
zhuó
shuǐ
shí
duàn
wèi
ruò
xiāng
zhī
zhōng
xīn
wàn
rèn
yóu
kuǎn

译文

捧起泥土试图移山,投掷石块填海竟期盼海被填满。手持绳索捕捉飘风何时能成功,挥刀斩击流水几时能截断。不如从未相知相惜,内心隔着万仞深渊要如何坦诚相交。

逐句剖析

"掬土移山望山尽":捧起泥土试图移山,

# 尽:一作迁。,掬土:以手捧土。

"投石填海望海满":投掷石块填海竟期盼海被填满。

"持索捕风几时得":手持绳索捕捉飘风何时能成功,

"将刀斫水几时断":挥刀斩击流水几时能截断。

"未若不相知":不如从未相知相惜,

# 相知:相互了解,知心。

"中心万仞何由款":内心隔着万仞深渊要如何坦诚相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难言》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诗开篇以“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借夸张举动描绘人力改变自然的艰难,尽显徒劳。继而“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进一步强化这种无力感,捕风、斫水皆为枉然。最后“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笔锋一转,揭示若人与人不相知,内心即便有万般情谊也难以倾诉,凸显心灵沟通之难。全诗以形象比喻,深刻传达出面对困境与人际隔阂时的无奈,言简意赅却意境深远,体现出诗人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掬土移山望山尽”: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人们试图用双手捧土来移走大山,满心期望能将山移平的画面。“掬土”这一微小动作与“移山”这一浩大工程形成鲜明反差,凸显出人力在面对巍峨高山时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展现出人们内心深处对改变困境、达成目标的强烈渴望。“投石填海望海满”:同样采用夸张笔触,写人向大海投掷石块,盼着填平大海。大海的浩瀚无垠与投石的微不足道相互对照,强化了人力难以抗衡自然伟力的无奈之感,也暗示出人们即便面对绝境,依旧怀揣希望、不愿放弃的坚韧,反映出一种倔强的进取精神。“持索捕风几时得”:把用绳索捕捉风这一荒诞行为具象化,风无形无质,绳索又怎能将其捕获?此句形象地展现出人们试图抓住虚幻、缥缈之物的徒劳,寓意着追求不切实际目标的无果,从侧面反映出人生在世,若方向错误,付出再多努力也是枉然,引人深思。“将刀斫水几时断”:以刀砍水,水只会顺势而流,不可能被砍断,这一画面生动地刻画出行为的无效性。它象征着人们在面对如流水般不可阻挡的命运、困境或大势时,仅凭蛮劲对抗是毫无用处的,进一步揭示出在生活中要顺应形势、找准方法的道理。“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意思是不如彼此不相知晓,否则心中那如万仞高山般的阻隔又怎能消除。在前几句铺陈人力与自然、虚幻之事对抗的无力后,此句笔锋一转,点明人与人之间若相知,可能带来的心灵负担与隔阂。暗示有时候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深的了解,或许能让内心免受情感羁绊、误解等带来的困扰,以一种略带消极却又无奈的口吻,抒发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

下一篇:唐·王驾《春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