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tíng

朝代:宋作者:王柏浏览量:2
fēng
liú
shèng
shù
lán
tíng
shí
fēn
fēn
yǒu
zhēn
jiē
lǎo
gǎn
shí
qiān
nián
shuí
rén

译文

说到风雅的盛会首推兰亭集会,后世纷纷摹刻的石碑又哪有真正的本原。感叹衰老、感伤时世又有什么值得羡慕,千年之后谁还记得那浴于沂水的自在之人。

逐句剖析

"风流盛集数兰亭":说到风雅的盛会首推兰亭集会,

"刻石纷纷岂有真":后世纷纷摹刻的石碑又哪有真正的本原。

"嗟老感时何足慕":感叹衰老、感伤时世又有什么值得羡慕,

"千年谁记浴沂人":千年之后谁还记得那浴于沂水的自在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亭记》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肯定兰亭集会的风雅盛况;次句以反问指出后世对兰亭刻石的盲目追捧难辨真伪;后两句批判世人对兰亭诗中“叹老伤时”情感的追慕,转而以“浴沂人”典故(化用《论语》曾皙“浴乎沂”的理想场景)表达对自然率性、超脱功利的生命境界的向往。全诗以冷峻犀利的笔调,通过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的交织,在否定表层风雅的同时,呼唤对本真精神的回归,兼具哲理深度与现实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风流盛集数兰亭”一句总写兰亭集会的历史地位。“风流盛集”高度概括兰亭雅集的风雅意趣与文化影响力,“数”字以肯定语气将其列为历代盛事之首,既点明诗题缘起,又为后文批判世人对其表层追捧埋下伏笔,奠定历史审视的基调。“刻石纷纷岂有真”以反问切入批判。“刻石纷纷”状写后世对兰亭书法的摹刻追捧之盛,“岂有真”却尖锐质疑:世人沉迷于碑刻形式的复制,却忽视其精神内核的本真。一“盛”一“疑”形成强烈反差,表面是对摹本真伪的考辨,实则直指盲目崇古、舍本逐末的时弊,笔法冷峻犀利。“嗟老感时何足慕”直言价值判断。“嗟老感时”概括兰亭诗中“死生亦大矣”的伤怀基调,诗人以“何足慕”断然否定此类情感的价值,认为其陷入个体生命的哀愁,未达超脱之境。此句打破对经典的盲目迷信,以理性思辨重新审视传统,展现出不落窠臼的批判精神。“千年谁记浴沂人”以典故收束全诗。“浴沂人”化用《论语》中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典故,代指顺应自然、洒落自在的生命状态。诗人以“千年谁记”的反诘,对比世人对兰亭表象的千年追捧,凸显真正值得铭记的是超越功名、回归本真的精神境界。典故的运用含蓄而深刻,将批判现实与建构理想融为一体,使诗意在历史纵深中抵达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文珦《结交》

下一篇:宋·陈宓《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浮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