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乎大哉":极其伟大啊,
"尧之为君":尧作为君主,
"其仁如天":他的仁德如同天空般广博,
"其知如神":他的智慧好似神明般超凡。
"凿井耕田":百姓们凿井、耕田,日出便外出劳作,
"出作入息":日落就回家休息。
"击壤而歌":百姓们敲击着土块唱歌,
"不知帝力":不知道这是帝王的功德使然。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1. 分段赏析
“巍乎大哉,尧之为君”,短短八个字,如洪钟巨响,以简洁的语言,瞬间为全诗定下对尧帝崇敬赞颂的基调。“巍”字勾勒出尧帝如高山般巍峨的形象,“大哉”的感叹,直白又强烈地传递出作者对尧帝的推崇,将尧帝在作者心中近乎神圣的崇高地位,毫无保留地凸显出来,让读者开篇便感受到尧帝的非凡。“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巧妙从品德与智慧。把尧帝的仁德比作广袤无垠、包容万物的天空,生动展现出尧帝仁德的广博与无私,仿佛能庇佑天下苍生;将其智慧类比为神秘莫测、洞察一切的神明,形象地刻画出尧帝智慧超群,可看透世间纷繁。这两个形象比喻,让尧帝形象变得立体,似能站在读者眼前,尽显圣明。“凿井耕田,出作入息”,细腻描绘尧帝时代百姓的日常。百姓们有序地凿井取水、耕田种地,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简单的八个字,勾勒出一幅社会安定祥和、生产井井有条的画面,从侧面巧妙烘托出尧帝治理天下的卓越成效,让读者感知到在尧帝德政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击壤而歌,不知帝力”,笔锋一转聚焦百姓状态。百姓们敲击着土块欢快歌唱,沉浸在安乐生活里,却浑然不知这一切皆因尧帝的德政。这一场景,生动展现出治世下百姓的纯真与幸福,他们自然受惠于尧帝的仁德治理,从更深层次深化了对尧帝的赞颂,让尧帝的圣德在百姓的无知无觉中,更显伟大与深沉,使全诗的赞颂之情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