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shí
zhāng

朝代:宋作者:王柏浏览量:3
míng
dào
xiáng
yīng
liǎng
chéng
yín
fēng
nòng
yuè
yǒu
chéng
yòng
yuán
xiǎn
wēi
jiàn
huì
guāng
míng
dàn

译文

历代记录明道之治,祥瑞应验于二程之身。他们吟咏清风赏玩明月,使学问有了明确传承。本体与功用同出一源,显象与隐微毫无间隙。赐予我们智慧的光芒,如同长夜终迎来黎明。

逐句剖析

"历纪明道":历代记录明道之治,

"祥应两程":祥瑞应验于二程之身。

"吟风弄月":他们吟咏清风赏玩明月,

"有的其承":使学问有了明确传承。

"体用一原":本体与功用同出一源,

"显微无间":显象与隐微毫无间隙。

"惠我光明":赐予我们智慧的光芒,

"如夜复旦":如同长夜终迎来黎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畴依(第十七章)》是宋代王柏所作的四言古诗,属组诗《畴依》中的一章。此诗以赞颂程颢、程颐(“两程”)对理学的开创性贡献为核心主题,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典故化用,展现二程思想承续圣学、启迪后世的深远影响。首句“历纪明道,祥应两程”点明二程创立“明道学派”的历史地位,次句“吟风弄月,有的其承”以风月喻其讲学传道的雅致境界,强调理学命脉有继。后两句深入哲理:“体用一原”直指理学核心,阐释本体与现象的统一性,“显微无间”强调本质与表象的不可分割,语言简奥而内涵深邃。尾句“惠我光明,如夜复旦”化用《尚书》“复旦”典故,喻理学如破晓之光驱散愚昧,凸显思想启蒙之功。全诗语言凝练,借简洁表述赞美了两程在思想传承与阐释上的功绩,也融入了理学的核心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句“历纪明道,祥应两程”:​​“历纪”点明时间变化,“明道”直接指向程颢、程颐开创的理学。“祥应”则赋予两程学说神圣,暗示其符合天人之道,存在微妙的呼应。“历纪”与“祥应”在时间维度与天命征兆上形成巧妙对比,从而突显出理学传承过程的庄严特质。​​第二句“吟风弄月,有的其承”:​​​“吟风弄月”化用了程颢诗中展现的从容治学境界,象征理学家在体察万物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治学态度。“有的其承”则明确点出了理学道统得以延续的核心内涵。​​第三句“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此句直截了当地阐述了理学最核心的哲学命题。“体用一原”主张本体与其在现象中的作用同根同源;“显微无间”强调显性的现象世界与隐性的本质真理紧密不可分割,这正如朱熹所阐释的“理一分殊”思想。​​第四句“惠我光明,如夜复旦”:“光明”象征理学对心智的启迪,与“如夜复旦”的意象形成直接呼应。这种以昼夜更替为象征的表达,形象地展现了理学思想照亮蒙昧的力量,抒发了对由此带来的智慧引领的由衷感激。作为全诗的结尾,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换,将深邃的哲理主题升华到一个诗意的境界,实现了从哲学探讨向诗情画意的回归,营造出悠长的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柳色》

下一篇:宋·李廌《蚩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