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帘幕卷新晴":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
# 幕:一本作“暮”字。,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掩银屏":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
# 银屏:镶银的屏风。
"晓寒轻":清晨的寒意很轻微。
"坠粉飘香":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
"日日唤愁生":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
"暗数十年湖上路":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
"能几度":能有几次,
"著娉婷":遇到美丽的姑娘。
# 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徒然感叹年华虚度,漂泊无依。
# 感:感到。,空自:徒然。
"拥春酲":终日醉饮在春日的残醺里,
# 酲:醉酒。
"对谁醒":酒醒后却无人可诉衷肠。
"天阔云间":天空辽阔,云影悠然,
"无处觅箫声":却无处寻觅往日的箫声悠扬。
# 觅:寻找。
"载酒买花年少事":想当年载酒买花的少年意气,
"浑不似":如今全然不似,
# 浑:浑然,完全。
"旧心情":当初的心情。
南宋词人
卢祖皋(1179?~1225后),南宋词人。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居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庆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卢祖皋尤工乐府,“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其诗语意清新,颇能生动地描绘出村居景趣。其词今存近百首,用词造句清新秀丽,长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风格与周邦彦、姜夔接近,为格律词派重要作家。《庙山道中》《贺新郎·挽住风前柳》等均为佳作。著有《蒲江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感怀词。通过描绘新晴画楼、坠粉飘香的春日景象,以乐景反衬词人的惆怅心绪,展现了年华飘零、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画楼帘幕卷新晴”一句,雨后初晴,画楼卷帘,明媚春光扑面而来,本应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掩银屏,晓寒轻”却陡转笔锋,以屏风遮蔽暖阳、晨寒暗涌的细节,暗示词人内心孤寂。明媚春色与清冷心境形成强烈反差,更显愁绪难遣。而“坠粉飘香”看似写落花轻盈,实则以残春意象呼应“日日唤愁生”,将韶华易逝之痛融入景物描写。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画楼帘幕卷新晴”,词人刻意选用“新晴”这一明丽意象,通过“新”字凸显雨霁云开的通透质感,配合“卷”帘的动态描写,将澄澈天光引入室内空间。银屏尽收的细节处理,既展现对光明的渴慕,又暗藏“晓寒轻”的微妙体感,形成空间与心理的微妙感触。这种明暗交织的笔法,在“坠粉飘香”处得到戏剧性转折。当梨雪杏雨的凋零图景覆盖“新晴”画卷,词人精心构筑的青春想象遭遇破坏。梨蕊成尘的意象群构成双重隐喻:既指涉自然节序的流转,又暗示人生际遇的迁变。“日日唤愁生”的直抒胸臆,恰是前文乐景铺垫后的必然迸发。下片“年华空自感飘零”承续并深化了这种时空焦虑。“空”字三重解构尤显匠心:既指韶华虚度的怅惘,又暗含理想失落之痛,更渗透着存在本质的叩问。在“日日花前常病酒”的自我放逐中,“对谁醒”的诘问将孤独体验推向哲学高度。时空维度在此产生奇妙裂变:“天阔云闲”的浩渺背景,既是空间的延展,更是精神世界的孤寂投射。词作结尾的今昔对照堪称点睛之笔。“载酒买花”的年少轻狂与“浑不似”的沧桑感悟,构成环形叙事结构:当外在景致完成从新晴到飘零的轮回,内在心境亦经历从期待到幻灭的蜕变。这种双重否定全词超越具体情事,留下不尽惆怅。
4. 作品点评
全词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个“愁”字贯串全篇,而又是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的。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忍不住与作者同声一叹。
# 后段与龙洲(刘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可谓异曲同工。
不详周颐《惠风词话》
上一篇:宋·许及之《白沟河》
下一篇:宋·汤仲友《游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