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zhōu

朝代:宋作者:沈括浏览量:3
èr
láng
shān
xià
xuě
fēn
fēn
xuán
zhuó
qióng
xué
sài
rén
huà
jìn
dōng
lǎo
shí
yān
duō
luò
yáng
chén

译文

二郎山下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人们很快支起穹庐,学习塞外之人的生活方式。到了冬末,白色的衣服都被雪化后的水浸染,人仿佛也老去,山上的石烟比洛阳的尘土还要多。

逐句剖析

"二郎山下雪纷纷":二郎山下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旋卓穹庐学塞人":人们很快支起穹庐,学习塞外之人的生活方式。

"化尽素衣冬不老":到了冬末,白色的衣服都被雪化后的水浸染,人仿佛也老去,

"石烟多似洛阳尘":山上的石烟比洛阳的尘土还要多。

# 烟:一作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延州》是北宋沈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二郎山的冬日景象。首句点明地点和天气,二郎山下大雪纷飞,营造出寒冷、孤寂的氛围。第二句描写人们在此环境下的生活状态,迅速支起穹庐,模仿塞外之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后两句则进一步描写冬末的景象,白色的衣服被雪水浸染,石烟比洛阳的尘土还多,从侧面烘托出二郎山的独特与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特殊风貌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存中,因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修建梦溪园,自号梦溪丈人,祖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嘉祐八年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梦溪园。沈括博学多才,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他的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有较浓的文学意味。著述近四十种,传世的尚有《长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首句“二郎山下”点明了具体的地点,“雪纷纷”生动地描绘出大雪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寒冷、孤寂的感觉。“旋卓穹庐”则表现出人们迅速支起穹庐的动作,“学塞人”说明人们模仿塞外之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当地寒冷环境的适应,也从侧面反映出二郎山地区具有塞外的一些特征。“化尽素衣冬末老,石烟多似洛阳尘。”“化尽素衣”承接上句的雪景,形象地描绘出冬末时,白色的衣服被雪水浸染的情景,“冬末老”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也老去的感觉。“石烟多似洛阳尘”将二郎山的石烟与洛阳的尘土作比较,说明二郎山的石烟很多,进一步烘托出二郎山的荒凉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特殊风貌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北岩》

下一篇:宋·孔平仲《昼眠呈梦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