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fēng

朝代:宋作者:黎廷瑞浏览量:3
liú
shuǐ
jiàn
qiū
líng
líng
tāo
pāi
tiān
fēng
jīng
luán
qiāng
fān
qīng
míng
lóng
yín
xiào
chóu
tài
yīn
lián
shān
biàn
liú
kōng
míng
piāo
piāo
yīn
yuè
zhāng
dòng
tíng
tán
áo
huáng
chuī
xuě
shēng
shí
qìng
zuò
tiān
jūn
rán
zhāo
wén
qín
yōu
yōu
yòu
zuò
yín
fēng
zhēng
wèn
tóng
shuì
yìng‌
shì
yuè
luò
tiān
qīng
nǎi
zhī
huáng
wàn
líng
fēng
cāng
qióng
líng
shì
jiān
zhèng
wèi
liáo
tīng
jiǔ
xiào
péng
lái
yīn
chuán
yǎng
jìn
gōu
dēng
sòng
sāo
jīng

译文

流水淌过山涧,发出清泠的声响,愤怒的波涛拍打着天空,风雨为之惊动。鸾鸟锵锵鸣叫,鹤鸟哀厉啼鸣,声音在天空中回荡,蛟龙吟唱,猛虎长啸,使阴暗的天空也为之忧愁。连绵的山峦和广阔的原野间,流动着空明的光影,飘飘渺渺的音乐声仿佛在洞庭湖上奏响。弹奏着璈这种乐器,敲打着笙簧,吹奏着如雪花般清越的笙,拍打着石头,敲击着磬,发出如同天籁般的钧乐之声。忽然昭文不再弹琴,幽幽地又开始了吟诵风筝诗。询问童子情况,他睡得没有回应,起身去看,只见月亮落下,银河倾斜。才知道虚皇召集了众多神灵,风神在广阔的天空中翩翩起舞,舞姿灵巧、优美。世间的郑卫之音勉强可以听听,蓬莱仙界的音乐才能让人长久沉醉。传伯心中技痒难以抑制,点燃灯烛起身诵读《离骚》经。

逐句剖析

"流水渡涧秋泠泠":流水淌过山涧,发出清泠的声响,

"怒涛拍天风雨惊":愤怒的波涛拍打着天空,风雨为之惊动。

"鸾锵鹤唳翻青冥":鸾鸟锵锵鸣叫,鹤鸟哀厉啼鸣,声音在天空中回荡,

"龙吟虎啸愁太阴":蛟龙吟唱,猛虎长啸,使阴暗的天空也为之忧愁。

"连山遍野流空明":连绵的山峦和广阔的原野间,流动着空明的光影,

"飘飘音乐张洞庭":飘飘渺渺的音乐声仿佛在洞庭湖上奏响。

"弹璈鼓簧吹雪笙":弹奏着璈这种乐器,敲打着笙簧,吹奏着如雪花般清越的笙,

"拊石击磬作天钧":拍打着石头,敲击着磬,发出如同天籁般的钧乐之声。

"忽然昭文不鼓琴":忽然昭文不再弹琴,

"幽幽又作吟风筝":幽幽地又开始了吟诵风筝诗。

"问童何如睡不应":询问童子情况,他睡得没有回应,

"起视月落天河倾":起身去看,只见月亮落下,银河倾斜。

"乃知虚皇集万灵":才知道虚皇召集了众多神灵,

"风伯起舞苍穹伶":风神在广阔的天空中翩翩起舞,舞姿灵巧、优美。

"世间郑卫聊足听":世间的郑卫之音勉强可以听听,

"久笑舞此蓬莱音":蓬莱仙界的音乐才能让人长久沉醉。

"传伯技痒不可禁":传伯心中技痒难以抑制,

# 技:一作枝。,传:豫章本校:疑作禅。

"篝灯起诵离骚经":点燃灯烛起身诵读《离骚》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松风》是宋代诗人黎廷瑞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开篇以流水、怒涛之声展现自然之声的丰富多变,时而如鸾鹤青冥、龙吟虎啸般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时而似飘飘音乐布满洞庭,悠扬空灵,韵味十足。接着诗中呈现弹奏各类乐器的热闹场景,后又笔锋一转,写到幽幽吟风筝之音。诗人通过对声音细致入微的描绘,营造出奇幻美妙的意境。随后写童子不应、月落天河,引入虚皇集灵、风伯起舞等奇幻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作者将世间郑卫之音与蓬莱仙音对比,表达对高雅之音的推崇。诗人技痒,篝灯诵读《离骚经》收尾,更显其超逸情怀。全诗音韵和谐,意境奇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词人

黎廷瑞(1250?~1298?),宋代词人。字祥仲,号芳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肇庆府司法参军,未上任。宋朝灭亡后,隐居山中十年。后摄本路教授。其诗古朴幽婉,如《送梁必大归杭省亲》《田家》。其词沉郁悲凉,如《大江东去·题项羽庙》《一翦梅·菊酒》。有《芳洲集》三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六句以流水、怒涛之声展现自然之声的丰富多变,时而如鸾鹤青冥、龙吟虎啸般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时而似飘飘音乐布满洞庭,悠扬空灵,韵味十足。“泠泠”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秋水的清冷和声音的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清凉。“怒涛”赋予了浪涛以人的情感和力量,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与上句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之声的强大和震撼。“鸾锵”形容鸾鸟鸣叫的声音清脆悦耳,“鹤唳”则是鹤的叫声,高亢嘹亮。“翻青冥”形象地写出了鸾鹤的鸣叫声仿佛在天空中回荡、翻腾,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和奇幻感。“连山遍野流空明”描绘了连绵的山峦和广阔的原野在月光或某种光线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种空明、澄澈的景象。“流”字赋予了光线一种动态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飘飘音乐张洞庭”将音乐比作在洞庭湖上飘荡,给人一种悠扬、空灵的感觉。“飘飘”一词突出了音乐的轻盈和灵动,仿佛音乐不受拘束,在广阔的空间中自由飘散。中间八句描写了一场奇幻的音乐盛宴与神秘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宁静、悠远的意境。“弹璈鼓簧吹雪笙,拊石击磬作天钧”,描绘了演奏多种乐器的热闹场景,“弹璈”“鼓簧”“吹雪笙”“拊石击磬”等动作生动地呈现出音乐演奏的欢快与活力,“天钧”象征着宏大、庄严的节奏,体现出音乐的美妙和宏大。“忽然昭文不鼓琴,幽幽又作吟风筝”,情节出现转折,原本弹琴的昭文突然停止,转而传来幽幽的吟风筝之声,这种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层次感,也暗示了音乐形式的多样和变化。“问童何如睡不应”写诗人询问童子情况,童子却没有回应,这一句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起视月落天河倾”写诗人起身看到月亮落下,天河倾斜的景象。这是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同样带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乃知虚皇集万灵,风伯起舞苍穹伶”,诗人由前面的景象联想到虚皇召集万灵,风伯在苍穹中翩翩起舞,“虚皇”在古代神话中是天帝的别称,“风伯”是神话中的风神,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感慨,认为这种神奇的音乐和景象可能是虚皇召集万灵所为,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末四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欣赏完神奇美妙的音乐后,对世俗音乐的态度以及对高雅音乐和文学经典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世间郑卫聊足听”,“郑卫”在古代常指郑卫之音,是一种世俗、轻佻的音乐。此句表明诗人认为世间的这类世俗音乐只能当作聊以充耳的东西,体现出他对世俗音乐的不屑。“久笑舞此蓬莱音”,“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蓬莱音”代表着超凡脱俗、神秘美妙的声音。诗人长久地欣赏这种如同蓬莱之音的音乐,表达了他对这种高雅音乐的喜爱和陶醉,与世俗音乐形成鲜明对比。“传伯技痒不可禁,篝灯起诵离骚经”两句“篝灯”即点燃灯笼,“诵离骚经”是诵读《离骚》。诗人在欣赏完音乐后,点燃灯笼诵读《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这一行为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经典的热爱,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高雅艺术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智圆《松风》

下一篇: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