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过雨":花经过一场春雨后,
"又是一番红素":又呈现出一番红与白的色彩变化。
#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燕子归来愁不语":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却不闻呢喃的欢叫,
# 愁不语:一作衔绣幕。
"故巢无觅处":找不到旧时的巢穴。
# 觅:寻找。,故:一作旧。
"谁在玉关劳苦":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
"谁在玉楼歌舞":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
#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若使胡尘吹得去":假如东风能吹走侵略的敌人,
#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
"东风侯万户":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 侯万户:万户侯。
元代杂剧作家
李好古(?~?),元代杂剧作家。号浴雪,保定(今属河北)人,一说东平(今属山东)人,一说西平(今属河南)人。至正六年曾官南台御史,后移官陕西行御史台。他与诗人欧阳玄、许有壬等交善。所作杂剧三种,今存《沙门岛张生煮海》一种,《赵太祖镇凶宅》《巨灵神劈华岳》两种佚。散曲仅存《双调·新水令》套残句,见《全元散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国词,描绘了暮春时节风雨过后花开花落、燕子归来却寻不到旧巢的景象以及南宋朝廷中玉关将士辛苦征战与玉楼中人歌舞享乐的鲜明对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战争的残酷现实,营造出一种忧虑、愤懑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沉溺享乐的批判,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抵御外敌的爱国情怀和愤厩失望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倘若东风能把胡尘吹走,就封它为万户侯!将东风拟人化,表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统治者的失望,语极沉痛。
3. 分段赏析
上片“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故巢无觅处。”写春景,实则暗藏感慨:几场春雨过后,百花竞相绽放,红的、白的,争奇斗艳,美得让人目不暇接。春雨按时到来,春花依季盛开,年年如此,所以词人感叹“又是”。乍一听,好像作者正沉醉在这如画的春光里,真心欣赏群花的美丽。可细细琢磨,这幅春日美景背后,却藏着一丝隐忧。“又是”二字,其实是在反问——到底什么变了?燕子飞回来了,却愁眉苦脸地不说话,因为它们连旧巢都找不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反倒衬托出社会的荒凉破败;那些艳丽的春花,反而勾起人们对往日和平生活的深深怀念。下片“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转为质问与控诉,情感激烈:毫不留情地发出质问和斥责。蒙古大军一路南下,守关将士拼死抵抗,苦不堪言,可皇帝和大臣们却躲在豪华宫殿里醉生梦死。这两句像一把利刃,直接撕开了虚假的繁荣表象。词人心里明白,宋朝大势已去,难以挽回。既然对统治者彻底失望,他只能在无奈中发出奇想:如果东风能把北方的敌人(胡尘)吹跑,那就封它当万户侯吧!结尾借东风拟人,既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也流露出对统治者彻底的失望,语气沉痛至极。词中借花开花落,暗示朝堂局势变幻莫测;燕子找不到旧巢,暗喻贵族豪门频频易主,官场风云险恶。下片两句质问直接点名官僚阶层醉生梦死、荒淫误国,表达作者的愤怒。末尾“封东风万户侯”的奇思妙想,更凸显了无人抗敌、收复失地无望的悲凉。全词表面写景,实则讽刺时政,沉痛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该词在创作上,熟练且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拟人、质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出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的特点,称得上是一篇颇具特色的作品。
# 宋理宗朝,有武人李好义者,颇善词章。尝见其春暮作《霭金门》云云,玉楼歌舞数句,语意不平,岂非当时擅国者宴乐湖山,而不恤边功故耶?然则宋之沦亡,非一日之故矣。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
# 此词讥讽当朝者不知国耻,极为深刻。
近现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上一篇:宋·可旻《渔家傲·毛衫》
下一篇: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