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jiāng

朝代:宋作者:道潜浏览量:3
chì
fēng
lín
luò
jiǔ
bái
shā
zhōu
zhǔ
yáng
wēi
shù
shēng
róu
cāng
máng
wài
chù
jiāng
cūn
rén
guī

译文

夕阳辉映枫林红叶酒旗飘落,远处只见沙洲洁白残阳已微。苍茫暮色外传来轻柔的橹声,那是哪里的江村有人夜里归。

逐句剖析

"赤叶枫林落酒旗":夕阳辉映枫林红叶酒旗飘落,

# 酒旗:宋代酒家招揽顾客的帘子,由几幅青白布制成。,赤叶:指枫树的红叶。

"白沙洲渚阳已微":远处只见沙洲洁白残阳已微。

# 阳已微:阳光已昏暗。,洲渚:江中沙岛。

"数声柔橹苍茫外":苍茫暮色外传来轻柔的橹声,

# 苍茫:此处指暮色中江面朦胧的景色。

"何处江村人夜归":那是哪里的江村有人夜里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江》为宋代道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七绝勾勒出一幅瑰丽的秋江秋夜图景。前两句刻画自然之景。深秋枫叶经寒霜浸染化为绯红,黄昏时分渡口酒馆已降下招徕宾客的酒旗,行人纷纷归去,渡头一片静谧,此为江岸之象。再观江面,白沙洲渚沐浴在渐趋晦暗的日光中,昭示着夜色渐临。后两句以虚笔勾勒人物动静。于微弱的天光里,隐约浮现远方数处江村。悠扬轻柔的摇橹之声从远处飘来,不知是哪处江村有人趁着夜色归返。“苍茫外”的橹声仿佛源自天际,而最后冷然一问,表明在这沉沉夜色中难辨船只踪迹,使全诗意境愈发悠远空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僧

道潜(1043?~1102?),北宋诗僧。俗姓何,本名昙潜,字参寥,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祖籍杭州於潜(今属浙江杭州)。绍圣间,苏轼贬南海,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建中靖国初,方受诏仍削发为僧。道潜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好。其尤长于绝句,近体诗大多清丽真率,深有唐人韵致。苏轼谓其“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诗作如《临平道中》《秋江》《南园》颇有名。著有《参寥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秋江夜景的诗。通过描写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和夕阳微光,展现了秋江傍晚的萧瑟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未知生活的遐想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夕阳微”阳光已昏暗。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的余光变得越来越微弱光彩不再,可知已到黄昏之际。正是在这片昏暗之中白沙洲渚才更为突出。这两句从视觉上来写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既有白与暗同一时间的对比,又有白与红句式上的对比,又暗含着红与暗在时间推移上的对比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多感官描写:“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时间的脚步已走进暮色之中,几声轻柔的橹声从苍茫的暮霭中传来,是哪处江村的人摇船回家了?这里诗人的视线已受到黑暗的限制,转而从听觉角度来写。诗人着一“外”字,似乎橹声的轻柔和悠远、江面的静谧与空阔,皆人读者的脑海之中,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紧扣“秋”字展开。“赤叶”与“枫林”叠加,将秋日红叶的艳丽色彩渲染得极为夺目。“落酒旗”点明夜幕降临,酒家即将歇业的时刻。若结合“赤叶”意象,可推测此景应是夕照西沉之际,恰如“夕阳无限好”时分,晚霞映照枫林,使其红得愈发鲜艳夺目。后两字“江”则引出暮色描写,“阳已微”暗示日色渐黯。黄昏时分,随着日光渐弱,白沙洲渚反而在昏暗背景中愈发醒目。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展现视觉张力:白与暗的昼夜对比、白与红的色调对比,更隐含了红与暗随时间流转的层次对比,尽显诗人构思之精巧。后两句转入暮色中的听觉描写。夜色笼罩下,橹声从苍茫暮霭中传来,引发对江村夜归者的遐想。由于视线受限,诗人转而通过声音刻画场景。“外”字的运用,使橹声的悠远空灵与江面的静谧开阔跃然纸上,在读者心中勾勒出深远意境。诗中虽未直接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却通过夜归场景的渲染,间接传达了归心似箭的急切。结尾的问句留白,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全诗意境空灵悠远,回味无穷,恰如“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4. 作品点评

这首作品描绘秋日江畔暮色,自近景至远景,由明艳渐转幽黯,凸显夜色的悄然降临。后两句以声响先于景致,更添幽远深邃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下一篇:宋·苏轼《陌上花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