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东山窈窕娘":我想对那东山上的美丽姑娘说呀,
# 寄语东山窈窕娘:一作底事东山窈窕娘。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不详何指,此处当为艺妓的居处。窈窕:美好貌。
"好将幽梦恼襄王":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 好将幽梦恼襄王:一作好将魂梦恼襄王。好:一作不。幽梦:隐秘的梦幻。恼:撩拨,使人烦恼。襄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
"禅心已作沾泥絮":我的心早已像沾了泥的柳絮一样,
# 絮:柳絮。,禅心:从佛修行之心。
"不逐春风上下狂":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 狂:疯狂地飘舞飞扬。,不:一作肯。
北宋诗僧
道潜(1043?~1102?),北宋诗僧。俗姓何,本名昙潜,字参寥,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祖籍杭州於潜(今属浙江杭州)。绍圣间,苏轼贬南海,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建中靖国初,方受诏仍削发为僧。道潜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好。其尤长于绝句,近体诗大多清丽真率,深有唐人韵致。苏轼谓其“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诗作如《临平道中》《秋江》《南园》颇有名。著有《参寥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禅意题材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东山窈窕姑娘的戏谑时,以诗明志。体现了诗人已具坚定“禅心”,像沾泥杨絮般不再受外界诱惑而动摇,表达了诗人信守佛戒、心已入定,不为世俗女色所动的超脱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的“禅心”比作“沾泥絮”,柳絮本身轻盈,在春风中会随风飘荡,但沾了泥之后就会沉于地面,不再随风飘浮。通过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禅心已定,不再为外界的诱惑(如女色的挑逗)所动,心境沉寂,不复波动。这种比喻使抽象的“禅心”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内心的坚定和超脱。用典:“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此句化用了战国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会巫山神女”的典故。《高唐赋》记载,楚襄王游云梦泽时,梦到一位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自荐枕席于襄王。此后,“襄王梦”“神女”等意象便成为文学中代指男女欢会、绮思艳遇的经典符号。诗人以“襄王”代指可能对女色生绮念之人,用“幽梦恼襄王”的表述,暗含两层意味:表面是让“窈窕娘”莫要再用“幽梦”去“打扰”襄王(即自己),实则暗示自己已无此念,不会如楚襄王般被女色所惑;借“襄王梦”的典故,将自己与历史上因女色动心的“襄王”对比,强调自身心境的超脱——既非刻意克制,而是本无绮思,故无需为“幽梦”所扰。
3. 分段赏析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诗的首句直接点明对方是歌妓。“好将幽梦恼襄王”化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的典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诗人明确地向对方表明态度,让她别再来纠缠自己,去找其他人。从这里能够看出,道潜坚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去克制,而是已经达到了入定的境界,内心毫无波澜。“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面这两句是在解释原因。诗人表示自己一心修禅,内心纯净无杂念,就如同沾染了泥的柳絮,稳稳地落在地面上,不会再随着春风四处飘荡。这是以柳絮沾泥后不再飘飞,来比喻自己心境平静,不会再有丝毫波动。轻飘飘的柳絮在天空中随风舞动,恰似人在尘世中随波逐流;而柳絮一旦沾泥,就如同人超脱了尘世。
# 参寥曾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的诗句,很能代表他的诗的意境和风格,不但空静,而且还带有一层幽冷。
现代胡适
上一篇:宋·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下一篇:宋·张镃《芍药花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