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跨山胁":飞鸿亭坐落在禅林旁,依傍着山腰而建,
"飞构凿崚嶒":高峻的亭台仿佛是从陡峭的山岩中开凿出来的。
"千里寄双睫":登上亭台,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百忧消一登":胸中的百般忧愁也随之一扫而空。
"斯游属公暇":这次出游恰逢公务闲暇,
"晓日东南升":清晨的太阳从东南方缓缓升起。
"霜野明练甲":经霜的原野像洁白的铠甲般明亮,
"云阴垂海鹏":浓重的云影如同海中的大鹏垂落下来。
"东州地阳暖":东州地势向阳温暖,
"腊月川无冰":腊月里河水也不结冰。
"大艑出洪口":巨大的船从洪口驶出,
# 艑:四库本作船。
"突去如骞腾":疾速前行如同鸟儿展翅高飞。
"趺坐思方寂":我盘腿静坐,思绪刚刚变得宁静,
# 趺:原作跌,据清抄本、四库本改。
"桐鱼闻饭僧":就听到木鱼声响起,是僧人在召集用饭。
"生台饱驯鸽":放生台上,温顺的鸽子吃得饱饱的,
"散上浮图层":散开后飞上佛塔的层层台阶。
"矫首发长啸":我昂首挺胸发出长啸,
"清风鼓尘膺":清风吹拂着满是尘俗的胸膛。
"寥寥紫虚路":高远空旷的天空中,
"鸿雁正凭凌":鸿雁正凌空翱翔。
"仿像中散公":恍惚间仿佛见到了嵇康,
"俯手朱丝绳":他正低头拨弄着琴弦。
"粉绘久零落":那些描绘他的画作早已斑驳零落,
"爽灵呼不应":再也呼唤不回他那爽朗的魂灵。
"顾余识尤寡":想来我见识格外浅薄,
"况复无才称":更何况没有什么才华值得称道。
"行且置缨笏":打算暂且放下官帽和笏板,
"庵栖宗大乘":在庵中栖息,归心于大乘佛法。
"二子勿多诮":两位友人不必多加讥讽,
"有心何不能":只要有这份心意,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分段赏析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写飞鸿亭所在环境,禅林依傍山腰,高峻的亭台仿佛从陡峭山岩中开凿而出。“跨山胁”“凿崚嶒”既显地势险峻,又突出亭台的雄奇,透着古朴苍劲。“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写登亭所见所感,极目远眺可达千里,登高一望便消释百般忧愁。以“寄双睫”喻放眼远眺,“百忧消”直抒胸臆,点出登高释怀的畅快,呼应亭名“飞鸿”的高远意涵。“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交代出游契机与时间,此次登临恰逢公务闲暇,清晨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公暇”显从容,“晓日升”绘明丽晨景,为全诗铺垫清朗基调。“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描绘远景,经霜的原野像洁白铠甲般明亮,浓云如海中大鹏垂落。以“练甲”“海鹏”为喻,既写霜野的壮阔、云阴的厚重,又暗含雄健之气。“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转写地域气候,东州地势向阳温暖,腊月里河水也不结冰。平实叙述中见地方特色,为下文写行船做铺垫。“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写大船从洪口驶出,疾速前行如鸟儿展翅高飞。“骞腾”状船速之快,动感十足,画面鲜活,显豪放笔力。“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写亭中静坐,刚入宁静之境,便听到木鱼声召集僧人用饭。“趺坐”“桐鱼”见禅意,以动(木鱼声)破静,显禅林生活气息。“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写放生台上,驯鸽吃饱后散开,飞上佛塔层层台阶。“饱”“散”“上浮”细致描摹鸽群动态,画面闲适,暗合禅林的平和。“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写诗人昂首长啸,清风吹拂满是尘俗的胸膛。“矫首”“长啸”显放达,“清风鼓尘膺”喻涤荡心胸,抒释放怀之感。“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望高空,高远天空中鸿雁正凌空翱翔。“寥寥”写天宇空旷,“凭凌”状鸿雁高飞,既合“飞鸿亭”名,又喻高远之志。“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由景生联想,仿佛见到嵇康(中散公)低头拨弄琴弦。借典故忆古人,暗抒对嵇康放达风骨的追慕。“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叹嵇康的画像早已斑驳,再也唤不回他的英魂。“零落”“呼不应”含怅惘,流露对先贤已逝的感慨。“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自谦见识浅薄、无才称道。语气恳切,显谦逊,为下文抒归隐意做铺垫。“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表心志,打算放下官帽笏板,归隐庵中,归心大乘佛法。“置缨笏”“宗大乘”显超脱之愿,呼应前文禅林所见。“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对友人说“请勿讥讽,只要有心意,何事不能成”。以直白语作结,既表决心,又含对友人理解的期待,情真意切。
上一篇:宋·贺铸《离冠氏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