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雨清蝉得意鸣":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
# 清蝉:干净的蝉。清,干净。,经雨:淋过雨。
"征尘断处见归程":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
# 断处:没有扬尘之地。断,一作见。,征尘:路上扬起的尘埃。
"病来把酒不知厌":病愈之后饮酒不知满足,
# 厌:饱足。,病来:指病愈之后。
"梦后倚楼无限情":睡梦醒后,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生起无限乡情。
# 情:指思念故园之情。,倚楼:谓倚楼远望。
"鸦带斜阳投古刹":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
# 古刹:古寺。
"草将野色入荒城":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
# 将:带引。
"故园又负黄昏约":我又负了菊花的家园之约,
# 黄昏:昏,一作华。黄华:菊花。
"但觉秋风发上生":只觉秋风从发上生起。
# 发:一作鬓。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乡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登快哉亭所见之景,借经雨清蝉、鸦带斜阳等景象,体现了作者仕途失意之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时光流逝、“时不我与”的迟暮惆怅之情,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与愁苦。
2. 写作手法
起兴:“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首句以雨后清蝉欢快鸣唱的场景开篇,清蝉在秋高气爽、雨过天晴之后尽情鸣叫,这一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感触。在传统诗歌创作中,起兴往往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通过清蝉鸣唱这一“他物”,自然地引出了诗人下文对于归乡之情的抒发。清蝉的鸣叫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也触动了诗人敏感的情思,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诗人在病愈登亭时内心复杂的情感涌动,为下文思乡之情的层层铺展做了巧妙的铺垫。化用:“草将野色入荒城”化用了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诗句。白居易笔下的春草枯而复荣,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而贺铸这里写的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将其引入荒城之景中,暗寓了自己的失意之恨。诗人通过化用前人诗句,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诗歌在怀乡思乡之情中又寄托了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别出心裁地以雨后清蝉鸣唱起兴。彼时秋高气爽,雨过初霁,诗人病愈后登上快哉亭,心情本应畅快。瞧那枝头的蝉儿,似也感知这宜人之景,欢快鸣叫。“得意”一词,精准勾勒出蝉鸣时的得意神态,同时悄然流露出诗人内心对蝉的歆羡。蝉能如此踌躇满志,皆因既逢天时,又占地利,相较之下,诗人不禁自感不如。紧接着,视角由“听”转“见”:秋雨刚过,洗净尘埃,恰逢黄昏,行人渐稀,尘土不扬,那通向故乡的道路,在此时格外清晰醒目。诗人眺望远方,其心事也随之展露: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浓烈深沉,归乡之心急切如焚,从未有一日忘怀。平日里,繁杂世事或许能暂时压制这份思念,可一旦从世俗事务的束缚中解脱,心底潜藏的归乡念头便会即刻涌现。就在这病后难得偷闲、登亭远眺之时,思乡之情再度汹涌袭来。颔联将诗人归思之深切展现得淋漓尽致。病愈后的他频频举杯,并非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实则是乡愁太过浓重,挥之不走,驱之还来,无奈之下只能借酒消愁。表面上看,诗句仅描述了病后的状态,然而细品之下,却能洞察病前和病中他饱受乡愁折磨的情形。病前他就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下的“愁债”要在病后加倍偿还,故而病后愈发贪杯,由此可见病中那难以平息的愁苦心境。对诗人而言,最折磨人的当属这怀乡之愁,他所饮之酒,每一滴都饱含着辛酸,是强忍着咽下的苦酒。在诸多病痛之中,心病最难医治。清醒时,诗人深受乡愁困扰;即便在睡梦中,也无法摆脱思乡之苦。诗句虽只提及梦后,实则暗示他曾无数次在梦中踏上回乡之路。可梦醒之后,归思之情愈发难以抑制。这般日积月累郁积的乡愁,梦中都萦绕不去的归思,最终凝聚成一个饱含深情、凝眸远眺故乡的形象,呼之欲出。至此,诗人登亭的意图已然清晰明了。颈联笔触一转,从回忆遐想拉回现实。黄昏时分,乌鸦朝着古老的寺庙飞去,这是万物寻求栖息之所的典型场景;落日的余晖洒下,隐隐传递出诗人“时不我待”的迟暮之感。天色渐晚,自然界的飞禽皆有归宿,可人的归宿又在何方?暮霭沉沉中,只见那远去的道路,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秋草之色里。诗的第六句化用自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二者皆以道路上绵延不绝的草色来喻指思念的深切。不同之处在于,白居易着眼于枯后又荣的春草,借其表达别情的浓烈;而贺铸此处描绘的是荣后渐枯的秋草,其中暗藏着自身失意的怅恨。诗人在怀乡的情思中,又融入了自己落拓不得志的身世之感,使整首诗的思想内涵更为深邃,意蕴更加丰富。尾联“故园又负黄昏约”,一年一度的秋风,最易勾起人的归乡之情,可此时诗人却羁留他乡,无法成行。眼睁睁看着回乡的梦想落空,只徒然让秋风催白了鬓发。“秋风发上生”这几个字,用词新颖奇特,不落俗套。它不仅描绘了鬓发在秋风中渐白的景象,更因秋风的萧瑟,给人带来寒冷之感。这一独特表述,巧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冷与悲凉。贺铸本就体弱多病,早衰之态尽显,又因喜好谈论世事,常得罪权贵,屡次遭受排挤打压,内心满是压抑愤懑,难以平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极为精巧,尽显匠心独运之处。诗里写景与抒情的内容错落交织,行文起伏波折、迂回婉转,笔法灵动多变,令人赞叹。开篇三句以写景起兴,描绘出雨后清蝉得意鸣叫、可见归程等画面,营造出特定氛围。随后,颔联却陡然一转,宕开笔墨进行追叙,交代病中及病前借酒浇愁等过往,而紧跟其后的“梦后倚楼”又巧妙地将思绪拉回当下,笔法收放自如。到了颈联,再度回归写景。由于前几句已对诗人心境有所铺垫,此时所描绘的如“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之景,皆被赋予了以物象作比的深意,不再单纯是写景,而是景中含情、借景喻心。诗至末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故园又负黄昏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此乃全诗警策之语,将情感宣泄而出。整首诗以得意的蝉鸣开篇起兴,奠定基调,最终以作者落寞感伤的情怀收尾。前后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凸显出诗人在时光流转中既错失良机、不得其时,又于现实处境里不得其所的深沉喟叹,读来令人动容,尽显诗歌结构布局与情感表达的精妙。
# 此眼前语,说来皆见心思。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上一篇:宋·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
下一篇:宋·贺铸《和彭城王生悼歌人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