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弄轻阴谷雨干":残雪在淡云薄雾中若隐若现,谷雨时节雨过天晴,地面已渐渐干燥。
# 雪:一作“云”
"半垂油幕护残寒":半垂的油布帷幕,还在守护着残存的春寒。
"化工著意呈新巧":大自然刻意展现新奇巧妙的技艺,
"剪刻朝霞饤露盘":把朝霞剪刻成花瓣,装点在带露的花盘上。
# 饤:旧指堆叠于器皿中的菜蔬果品,一般只陈列不食用。
"辉锦绣":牡丹的光彩胜过锦绣,
"掩芝兰":芳香盖过芝兰。
"开元天宝盛长安":这景象让人想起开元天宝年间繁华的长安。
"沉香亭子钩阑畔":在沉香亭的栏杆旁,
"偏得三郎带笑看":唐玄宗李隆基曾带着笑意,偏爱地观赏这花中珍品。
# 三郎:指唐玄宗,睿宗第三子也。因称三郎。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赞牡丹的咏花词,写其谷雨时节开放,人们用油幕护花,花色如朝霞般艳丽,香盖芝兰。借开元天宝年间长安赏牡丹及唐明皇赏牡丹典故,表达对牡丹的爱怜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衬托:“化工著意呈新巧,剪刻朝霞灯露盘。”“化工著意”以造物者匠心衬牡丹天生丽质,“剪刻朝霞”用朝霞绚烂之色衬托花姿明艳,“灯露盘”以露水光泽反衬花瓣熠熠生辉,多角度衬托出牡丹巧夺天工的美。比喻:“剪刻朝霞饤露盘”以“剪刻朝霞”喻牡丹之色,将花瓣比作剪裁的朝霞,凸显其明艳如锦;“辉锦绣,掩芝兰”以“辉锦绣”喻花色绚烂,“掩芝兰”喻花香浓郁,用常见物象让牡丹之美可触可感,贴切自然。借景抒情:上片借“雪弄轻阴”“半垂油幕”的暮春景象,表达了护花惜花之情;下片以沉香亭典故场景,将历史赏玩之景与当下爱花之心交融,景中含情,借牡丹盛事抒发对花的深挚偏爱。化用:“沉香亭子勾栏畔,偏得三郎带笑看。”词句化用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中的第三首,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赏牡丹的典故,以“三郎带笑看”场景,将牡丹与倾国佳人并置,借帝王偏爱凸显其“国色天香”之姿,典中含情,让历史雅事与花之美相映成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前两句先讲牡丹开花的时节和环境。“雪弄轻阴容雨干”用“弄”字将春雪写得灵动,似在轻阴中飘转嬉戏,与“谷雨干”的物候呼应,点出牡丹开放时乍暖还寒的时节,春雨初停,云层仍带着残雪的清寒,寥寥七字便勾勒出暮春特有的朦胧氛围。“半垂油幕护残寒”,人们半垂着油布帘子给牡丹挡风,生怕残留的寒气伤了花。这两句就像摄像机镜头,先拍天上的云彩和雨后的地面,再慢慢聚焦到护花的油幕上,把牡丹开花时娇贵的环境写得特别实在。白居易《买花》里“上张帷幕庇,旁织笆篱护”说的也是给花搭帷幕,这里借用前人的写法,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古人护花的习惯。“化工著意呈新巧,剪刻朝霞灯露盘”是在夸赞牡丹开得精巧。“化工”指的是老天爷,好像老天爷特意拿出新花样,让牡丹在这个时候开放。这花就像把朝霞剪下来雕刻而成的,颜色鲜亮得很,再配上带露水的盘子,更是耀眼。“剪刻朝霞”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牡丹的颜色比作天边的朝霞,又说像人工剪裁雕刻出来的,既赞美了花色的美丽,又带着点惊奇,仿佛这花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老天爷精心制作出来的。下片“辉锦绣,掩芝兰”接着赞美牡丹,说它的光彩比锦绣还要明亮,香味把芝兰都比下去了。“锦绣”是用来比喻花色鲜艳有光泽,“掩芝兰”是说花香更浓郁。这两句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打比方,让人很容易就能想象出牡丹有多漂亮多香。“开元天宝盛长安”则转到了历史故事上,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里赏牡丹的场面特别热闹,一下子就把牡丹的名气和历史联系起来,让人觉得这花从古至今都很受喜爱。最后“沉香亭子勾栏畔,偏得三郎带笑看”化用了李白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的典故。说在沉香亭的栏杆旁边,唐明皇(三郎)笑着观赏牡丹,把牡丹和美人、皇上联系在一起,意思是这花可不一般,连皇上都这么喜欢。这里没有直接说牡丹“国色天香”,而是通过皇上带笑观看的故事,让人们明白这花确实美得惊人,是花中的珍品。
上一篇:宋·贺铸《九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