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zhōu
màn
·
·
shōu
hán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1
chū
hán
xié
zhào
nòng
qíng
chūn
kōng
kuò
cháng
tíng
liǔ
cái
huáng
yuǎn
zhī
xiān
zhé
yān
héng
shuǐ
yìng
dài
diǎn
guī
hóng
鸿
dōng
fēng
xiāo
jìn
lóng
shā
xuě
yóu
chū
guān
lái
qià
ér
jīn
shí
jié
iāng
huà
lóu
fāng
jiǔ
hóng
lèi
qīng
dùn
chéng
qīng
bié
huí
shǒu
jīng
nián
yǎo
yǎo
yīn
chén
dōu
jué
zhī
fāng
cùn
gòng
yǒu
qīng
chóu
jiāo
zhǎn
dīng
xiāng
jié
wǎng
wàng
duàn
tiān
liǎng
yān
yān
fēng
yuè

译文

细雨还带着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春风把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出发前。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回首往事,已经许久音信全无。你要知道我心里,共有多少愁?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逐句剖析

"薄雨初寒":细雨还带着寒气,

# 初:一作收。,薄雨:小雨。

"斜照弄晴":斜阳拨开天晴,

"春意空阔":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 空阔:广阔。

"长亭柳色才黄":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

"远客一枝先折":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

"烟横水际":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

"映带几点归鸿":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

"东风销尽龙沙雪":春风把雪完全消融。

# 龙沙雪:一作龙荒雪。龙荒:指塞外荒漠。古时沙漠中有地名曰“白龙堆”,故又称沙漠为龙沙或龙荒。王昌龄《从军行》:“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销:一作消。,东风:一作平沙。平沙:塞外沙漠之地。

"犹记出关来":还记得出关时,

# 出关:出塞。关,此指河北临城,古代为北去的关口之一。,犹:一作还。

"恰而今时节":也是这样情景。

# 而:一作如。

"将发":出发前。

"画楼芳酒":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

# 芳酒:美酒。,画楼:有彩绘装饰的华丽楼阁。

"红泪清歌":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

# 红泪:原指泣尽而继之以血。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

"顿成轻别":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

"回首经年":回首往事,

# 经年: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弄。,回首:一作已是。

"杳杳音尘都绝":已经许久音信全无。

# 音尘:音信,消息。,杳杳:形容遥远。

"欲知方寸":你要知道我心里,

# 方寸:喻心。

"共有几许清愁":共有多少愁?

# 清愁:一作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

#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词中多用以喻愁思纠结。牛峤《感恩寺》:“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枉望断天涯":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

# 枉望断天涯:一作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 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州慢·薄雨收寒》是宋代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阕由眼前的景象开篇,描绘关外初春的景色,作者触景生情,因春景而伤怀;下阕以“将发”二字引领思绪,追忆当初出关时的情景,抒发了当下浓浓的离愁。整首词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转换,从当下追忆往昔,又由往昔回到眼前,进而联想到日后,将写景与抒情巧妙交织。其情节曲折婉转,回环往复,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记载,贺铸钟情于一位美貌女子,两人分别许久后,女子寄来一首诗以传递情思。贺铸收到诗后,有感而发创作了《石州慢》一词。此词大致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至熙宁十年(1077)期间,当时贺铸离开京都汴京(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开封),前往赵州临城县(即现在的河北临城)担任酒税之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的词。全词从目前追忆往日,再由往日回到眼前,进而想到日后,抒发词人离别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近处写得具体、细致;“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远景则阔大、苍茫,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由近及远渲染出初春雨后的景色。拟人:“斜照弄晴”“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景写活,生动勾勒出斜阳穿透云层,洒向大地,万物在雨后焕发新生的景象。化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化用李商隐《代赠》一首成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叶卷曲未展,丁香花蕾紧闭,二者皆喻愁绪难解。用在此处既回应愁之深重,又表达理解与怜惜。对比:“薄雨收寒,斜照弄睛”“薄雨”和“斜照”形成鲜明对比,在光影流转间凸显出雨后斜阳的熠熠光辉与融融暖意,展现出盎然春意,令人感受到空气的澄澈清新,以及景色的清朗安宁。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由雨转晴的画卷。初春时节,天气阴冷,细雨绵绵。直至午后,云雾渐散,雨停天晴。“弄晴”二字生动勾勒出斜阳穿透云层,洒向大地,万物在雨后焕发新生的景象。“春意空阔”四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紧接着,词人由近及远地铺陈开来:近处,“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细腻刻画了初春柳芽初绽的细节;远处,“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以宏大的视野勾勒出水天相接、鸿雁归巢的苍茫景象。(龙沙,指沙漠地带。)全词层次分明,笔法酣畅淋漓。贺铸善用炼字之功,“薄雨”与“斜照”形成鲜明对比,在光影变幻间突显雨后斜阳的明媚与温暖,彰显出盎然春意、清新空气和明净景致,连“才黄”的柳芽也格外引人注目。“烟横”数句,意境开阔,画面丰盈,景中含情,为“春意空阔”四字赋予了鲜活的形象支撑。上阕结尾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笔,使景语化为情语,将所见之景与词人自身经历相连,赋予特定内涵:“空阔”既是雨霁天晴的开阔之景,又暗含孤寂之感,愈发触发思亲怀人之情;“长亭柳色”既是春景,又暗藏别情;“烟横”三句,更隐含雁归人未归、春归人未归的惆怅。这两句实为全词情感脉络的关键枢纽。词的下阕循着“还记”二字追溯当年离别场景。“将发”二字干净利落地点明即将启程的情景。“画楼”二句描写酒楼饯别,“红泪”指佳人泪染胭脂,饱含离别哀伤。“顿成轻别”追忆往事,流露无限悔恨。“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此处“音尘”指音讯。两句虽语言平实,却情深意重。年年盼重逢,盼音信,却终是“音尘都绝”,道尽别后思念之苦与相见无期之痛。由“轻别”引发思念、悔恨与愁绪,这些情感已融入前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问句引出“愁”字,“共有”二字又引出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曲未展,丁香花蕾紧闭,二者皆喻愁绪难解。同时,此句化用女子诗中二句,既回应愁之深重,又表达理解与怜惜。“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呼应“共有”,“厌厌”形容愁苦之态。两句写得意境空灵,既总结多年分离、天各一方、两地相思而音信杳然,唯余“玉楼明月长相忆”;又道出关山阻隔、天涯思恋难以排遣,心中始终存有不灭的思念与期盼。

4. 作品点评

该词上阕着力于景物描绘,下阕则转入对往事的叙述。全篇将写景、抒情、叙事巧妙融合,构思精巧,情感表达含蓄婉转,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在东坡、美成间,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其短。

近现代龙榆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晚泊小孤山作》

下一篇:宋·贺铸《题海陵寓舍四首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