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雨初寒":细雨还带着寒气,
# 初:一作收。,薄雨:小雨。
"斜照弄晴":斜阳拨开天晴,
"春意空阔":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 空阔:广阔。
"长亭柳色才黄":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
"远客一枝先折":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
"烟横水际":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
"映带几点归鸿":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
"东风销尽龙沙雪":春风把雪完全消融。
# 龙沙雪:一作龙荒雪。龙荒:指塞外荒漠。古时沙漠中有地名曰“白龙堆”,故又称沙漠为龙沙或龙荒。王昌龄《从军行》:“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销:一作消。,东风:一作平沙。平沙:塞外沙漠之地。
"犹记出关来":还记得出关时,
# 出关:出塞。关,此指河北临城,古代为北去的关口之一。,犹:一作还。
"恰而今时节":也是这样情景。
# 而:一作如。
"将发":出发前。
"画楼芳酒":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
# 芳酒:美酒。,画楼:有彩绘装饰的华丽楼阁。
"红泪清歌":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
# 红泪:原指泣尽而继之以血。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
"顿成轻别":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
"回首经年":回首往事,
# 经年: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弄。,回首:一作已是。
"杳杳音尘都绝":已经许久音信全无。
# 音尘:音信,消息。,杳杳:形容遥远。
"欲知方寸":你要知道我心里,
# 方寸:喻心。
"共有几许清愁":共有多少愁?
# 清愁:一作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
#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词中多用以喻愁思纠结。牛峤《感恩寺》:“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枉望断天涯":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
# 枉望断天涯:一作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 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的词。全词从目前追忆往日,再由往日回到眼前,进而想到日后,抒发词人离别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近处写得具体、细致;“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远景则阔大、苍茫,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由近及远渲染出初春雨后的景色。拟人:“斜照弄晴”“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景写活,生动勾勒出斜阳穿透云层,洒向大地,万物在雨后焕发新生的景象。化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化用李商隐《代赠》一首成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叶卷曲未展,丁香花蕾紧闭,二者皆喻愁绪难解。用在此处既回应愁之深重,又表达理解与怜惜。对比:“薄雨收寒,斜照弄睛”“薄雨”和“斜照”形成鲜明对比,在光影流转间凸显出雨后斜阳的熠熠光辉与融融暖意,展现出盎然春意,令人感受到空气的澄澈清新,以及景色的清朗安宁。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由雨转晴的画卷。初春时节,天气阴冷,细雨绵绵。直至午后,云雾渐散,雨停天晴。“弄晴”二字生动勾勒出斜阳穿透云层,洒向大地,万物在雨后焕发新生的景象。“春意空阔”四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紧接着,词人由近及远地铺陈开来:近处,“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细腻刻画了初春柳芽初绽的细节;远处,“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以宏大的视野勾勒出水天相接、鸿雁归巢的苍茫景象。(龙沙,指沙漠地带。)全词层次分明,笔法酣畅淋漓。贺铸善用炼字之功,“薄雨”与“斜照”形成鲜明对比,在光影变幻间突显雨后斜阳的明媚与温暖,彰显出盎然春意、清新空气和明净景致,连“才黄”的柳芽也格外引人注目。“烟横”数句,意境开阔,画面丰盈,景中含情,为“春意空阔”四字赋予了鲜活的形象支撑。上阕结尾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笔,使景语化为情语,将所见之景与词人自身经历相连,赋予特定内涵:“空阔”既是雨霁天晴的开阔之景,又暗含孤寂之感,愈发触发思亲怀人之情;“长亭柳色”既是春景,又暗藏别情;“烟横”三句,更隐含雁归人未归、春归人未归的惆怅。这两句实为全词情感脉络的关键枢纽。词的下阕循着“还记”二字追溯当年离别场景。“将发”二字干净利落地点明即将启程的情景。“画楼”二句描写酒楼饯别,“红泪”指佳人泪染胭脂,饱含离别哀伤。“顿成轻别”追忆往事,流露无限悔恨。“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此处“音尘”指音讯。两句虽语言平实,却情深意重。年年盼重逢,盼音信,却终是“音尘都绝”,道尽别后思念之苦与相见无期之痛。由“轻别”引发思念、悔恨与愁绪,这些情感已融入前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问句引出“愁”字,“共有”二字又引出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曲未展,丁香花蕾紧闭,二者皆喻愁绪难解。同时,此句化用女子诗中二句,既回应愁之深重,又表达理解与怜惜。“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呼应“共有”,“厌厌”形容愁苦之态。两句写得意境空灵,既总结多年分离、天各一方、两地相思而音信杳然,唯余“玉楼明月长相忆”;又道出关山阻隔、天涯思恋难以排遣,心中始终存有不灭的思念与期盼。
4. 作品点评
该词上阕着力于景物描绘,下阕则转入对往事的叙述。全篇将写景、抒情、叙事巧妙融合,构思精巧,情感表达含蓄婉转,意蕴悠长。
# 在东坡、美成间,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其短。
近现代龙榆生
上一篇:宋·贺铸《晚泊小孤山作》
下一篇:宋·贺铸《题海陵寓舍四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