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tíng
xià

朝代:唐作者:高骈浏览量:2
绿
shù
yīn
nóng
xià
cháng
lóu
tái
dào
yǐng
chí
táng
shuǐ
jīng
lián
dòng
wēi
fēng
mǎn
jià
qiáng
wēi
yuàn
xiāng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逐句剖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

#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 水精帘:一作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满架蔷薇一院香":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 蔷薇:夏日开花,花有芳香,因为蔓生,故有架子。花大朵的习称玫瑰或月季,小者习称蔷薇。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亭夏日》是晚唐名将高骈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水彩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山亭的迷人景致:浓密的树荫、倒映水中的楼台、微澜荡漾的池塘,还有爬满花架的蔷薇,共同勾勒出色彩明快、意境幽静的夏日图卷。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微风轻拂时帘幕的微微摆动和空气中若隐若现的花香,巧妙地将这些细微之处融入诗中,生动再现了夏日山亭特有的闲适与恬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夏日田园风光由衷的喜爱与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大将军、诗人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军、诗人。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出身禁军将领世家,一生仕宦显达,历任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曾镇压黄巢起义军,但后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后为部将毕师铎囚杀。高骈能诗善书。其诗多言志抒怀,有豪纵之气,无纤弱僻涩之习。《唐诗纪事》评为“雅有奇藻”。又善书法。《塞上曲二首·二年边戍绝》《风筝》《山亭夏日》等诗为传诵之作。著有《高骈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山亭夏日》是晚唐名将高骈在戎马倥偬间写下的一首闲适之作。某个盛夏时节,这位惯常征战沙场的将军难得在山亭小憩,眼前不再是刀光剑影,而是绿树浓荫、微风拂面的宁静景致。这一刻,战鼓声远去,只余下山间蝉鸣与花香,让这位武将暂时放下了金戈铁马的生涯,沉醉在这难得的夏日清凉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写景咏怀诗。诗中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清凉景致,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水精帘动微风起”的微妙动态和“满架蔷薇一院香”的醉人芬芳,体现了武将难得的闲情逸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色彩明丽,在炎炎夏日中勾勒出一方清凉天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两句着意写庭院之“静”,“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两句则是有意去写庭院中某些物象之“动”。这样动、静结合便构成了庭院的整个画面,也给庭院增添了生气。比喻:“水精帘动微风起”,“水精帘动”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贴切逼真的比喻这里的“水精帘”并不是实物,而是说微风吹动池水形成层层涟漪,在“夏日”的照耀下,波光闪动,恰似串起的水晶帘一样。

3. 分段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阴浓”二字实则精妙,它不仅描绘出树木的繁茂之态,更巧妙点明了夏日正午的炎热——唯有烈日当空,树荫才会如此浓密。这里的“浓”字既指树荫稠密,又暗含颜色深重之意。“楼台倒影入池塘”,生动展现了池塘中的景象。“入”字用得尤为传神,正午阳光直射,池水清澈见底,楼台的倒影清晰地映入水中,这个“入”字准确捕捉了这一静谧时刻的真实画面。“水精帘动微风起”,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阳光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拂时,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诗人用“水精帘动”来形容这个场景,既形象又贴切——整个水面就像水晶制成的帘幕,在风中轻轻摇曳,水下的楼台倒影也随之晃动,美不胜收。第二,诗人是先看到水波荡漾,才察觉到微风的到来。夏日的和风不易察觉,唯有看到水波荡漾才能感知,所以诗句这样安排才显得自然生动。若是先写风起再写水动,就失去这种细腻的观察趣味了。“满架蔷薇一院香”,为全诗画上完美句点。当诗人沉醉于夏日美景时,盛开的蔷薇突然映入眼帘,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娇艳的花朵不仅为静谧的庭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更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让整首诗充满了夏日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清新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密不可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结合高骈的生平来看,此时正值他仕途顺遂之际,这种“春风得意”的畅快心情自然融入笔端。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基调,让诗中描绘的夏日景致格外生动可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绿荫环绕、花香四溢的山亭之中,感受到难得的夏日清凉,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欢欣与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盛唐格调。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