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ǐ
xià
·
·
zhū
wén
gōng

朝代:宋作者:陈普浏览量:3
jiǔ
hán
wēi
liù
yīn
chuān
fēng
yuè
bàn
yáo
qín
lóu
yán
xià
rén
shuō
láng
xún

译文

九里之内,凛冽的寒气将阴寒之气笼罩,满川的清风明月陪伴着玉饰的琴。鼓楼岩下的人如同美玉般美好,把这话告诉渔郎,让他仔细寻找。

逐句剖析

"九野寒威闭六阴":九里之内,凛冽的寒气将阴寒之气笼罩,

# 野:一作里。

"一川风月伴瑶琴":满川的清风明月陪伴着玉饰的琴。

"鼓楼岩下人如玉":鼓楼岩下的人如同美玉般美好,

"说与渔郎仔细寻":把这话告诉渔郎,让他仔细寻找。

# 说与渔郎仔细寻:自注:《武夷棹歌》,进道阶级也。一首言道之体用一原,无上下精粗之间,然不可无人发明。一曲谓孟子死,传道丧;二曲学道由远色入;三曲摆脱贫贱富贵死生寿夭之累,而后可与适道;四曲仰高钻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五曲深远;六曲自得;七曲上达而不离于下学;八曲去圣人一间,非常人所能知,然力行所至,无不可为之理也;九曲学之成功,身在圣域,而其精微之蕴,初不离于日用之常,无它道也。若它道,则为异端,违天远人,而不可行矣。三烟字首尾相应,一曲谓道未尝不在天地间,但人为气禀物欲所累,秦汉以来又为邪说异端所蔽,不得其门而入。五曲犹在明暗之间。八曲开豁洗除,而趋于圣域矣。又曰:九曲全是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中间有许多阶级。亦见其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又曰:万壑千岩,是言多少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史下·朱文公》是宋代陈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先写寒冷的环境,又转入清风明月与瑶琴相伴的雅致场景,展现出由清寂到清雅的氛围变化;后两句刻画了如美玉般美好的人物形象,并以嘱托渔郎探寻作结,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珍视。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实的叙述中传递出细腻的情感,包含着对自然景致与美好品格的感知,表达出对清雅之境与美好人物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

陈普(1244~1315),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字尚德,居石堂山,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福建宁德(今属福建)人。师承韩翼甫,为朱熹三传弟子。入元隐居授徒,屡次被辟为州教授却不赴任,四方从学者数百人,曾受聘于云庄书院,晚居莆中。其诗闲淡疏远,饶有情致。代表作品有《答友人》《秋日即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九野寒威闭六阴”,开篇以“九野”限定范围,“寒威”直接点出寒气的凛冽,“闭六阴”则写出阴寒之气被寒气笼罩的状态。这句通过对寒冷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景致与人物出场做了铺垫。“一川风月伴瑶琴”,转向对美好景致与器物的描写。“一川风月”展现出清风明月遍布的开阔与雅致,“瑶琴”则带着温润的质感,二者相伴,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间雅趣,与上句的“寒威”形成对比。“鼓楼岩下人如玉”,聚焦于人物形象。“鼓楼岩下”点明人物所处的位置,“人如玉”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人物如美玉般温润美好的品格与风貌。这一比喻既贴合前文“瑶琴”的雅致感,又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明,传递出对人物的赞赏之情。“说与渔郎仔细寻”,以向渔郎嘱托的口吻作结。“仔细寻”既呼应了前文的美好景致与人物,又暗含着这份美好值得探寻的意味,让全诗在清雅之外,又多了一丝引人追寻的余韵。这一句看似平实,却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悄然传递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雍《十二时慢》

下一篇:宋·邵雍《观易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