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qiū
cóng
rào
shè
táo
jiā
biàn
rào
biān
jiàn
xié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huā
kāi
jìn
gèng
huā

译文

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家,围绕篱笆转游,不觉红日西斜。并非我在百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只因为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

逐句剖析

"秋丛绕舍似陶家":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家,

#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舍:居住的房子。,秋丛:指丛丛秋菊。

"遍绕篱边日渐斜":围绕篱笆转游,不觉红日西斜。

#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篱:篱笆,用竹、木、芦苇等编成的围墙或屏障。,遍绕:环绕一遍。绕:走曲折的路。这里是转游的意思。

"不是花中偏爱菊":并非我在百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

# 偏爱:不公正、不平均的爱。

"此花开尽更无花":只因为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

# 更:再。,尽: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菊花》是唐代元稹所作的一首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描绘出秋菊繁茂盛开的场景,那如陶渊明居所般菊花簇拥的画面,生动展现出花开之盛。后两句诗作另辟蹊径,从菊花凋零最晚这一独特视角切入,阐述了诗人钟情菊花的独到缘由。通过对菊花历经寒凉却坚守到最后的刻画,高度赞美了菊花坚韧不屈的品格。整首诗的构思独具匠心,自然流畅,笔法细腻巧妙,以淡雅质朴的语言,营造出饶有趣味与深长韵味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菊花》是唐代元稹所作,这是一篇以赏菊为主题的诗作。在古代诗文的传统表达里,菊花常常被视作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载体。此诗便是这类作品中的一员,大约创作于贞元十八年(802年),地点为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秋菊盛开时繁花似锦,宛如陶渊明东篱之下菊花簇拥的繁茂形态,体现出菊花的蓬勃生机与盎然意趣,营造出一种闲适悠然的赏花氛围。诗人通过对菊花凋谢最晚这一特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菊花历经风霜却坚守到最后的顽强品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由眼前菊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推测与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菊花凋零之后,再无其他花朵绽放的画面,以这一想象之景,突出菊花花期晚,在百花之后独自坚守的特点,进而强调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从侧面烘托出菊花的独特与高洁。

3. 分段赏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菊花的深切喜爱。那盛开得如火如荼的菊花,一丛丛、一簇簇,紧紧环绕着屋舍,营造出宛如陶渊明居所般的清幽氛围。诗人沉醉其中,沿着竹篱缓缓踱步,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自己亲手栽种的秋菊,竟浑然不觉太阳已渐渐西斜。首句里的“绕”字,巧妙地描绘出屋外菊花种植之繁密,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充满诗意的菊园,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悠然之境。而第二句中的“绕”字,则着重刻画了诗人赏菊时兴致的浓厚程度,他并非只是在东篱匆匆一瞥便作罢,而是沿着篱边细细观赏,沉浸其中,直至暮色降临仍浑然未觉。由此可见,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比起五柳先生陶渊明,似乎更胜一筹。仅仅十四个字,便将景、情与联想完美融合,生动鲜活地勾勒出一幅诗人于秋日傍晚,在菊丛间悠然漫步、赏花吟诗,沉醉其中而流连忘返的美好画面。诗的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以一种陡然转折的否定句式,点明诗人钟情菊花并非无端之举。当深秋来临,百花纷纷凋零,唯有菊花能在凛冽的风霜中独自绽放,傲立枝头,为这渐趋萧索的世界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机。诗人本就对生活与自然充满热爱,而菊花作为四季中最后坚守的花朵,其坚韧不拔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诗人,使他不禁为之倾心,爱到难以割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汲取陶诗的意境,同样以淡雅质朴的语言来吟咏菊花。与陶公诗作全然借助意象,将情感蕴藉于内不同,此诗先对菊花进行具象描绘,随后以自述口吻道出钟情菊花的缘由。但诗人并未将话说尽,而是巧妙留白,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供读者细细回味、反复咀嚼。如此独特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在众多诗作中脱颖而出,历来备受人们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和文公作咏菊《望汉月》词,一时称美。云:“黄菊一丛临砌。颗颗珠露妆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雕栏新雨霹。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时公镇澶渊,寄刘子仪书云:“澶渊营妓,有一二擅喉啭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不是花中惟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乃元微之诗,和文述之尔。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 夺胎换骨,宋人谬说,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冷斋称王荆公《菊花》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以为胜郑都官《十日菊》,谬也。荆公诗多渗漏,上句“凋零”二字不妥,下句云“一枝”,似梅花,“闲人”二字牵凑。何如微之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语意俱足。郑诗亦浑成,非荆公所及。

清冯班《钝吟杂录》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王维《终南别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