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tiān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děng
xián
xiāng
jiàn
xiāo
cháng
yǒu
xián
shí
gèng
xué
qín
shì
yǎn
qián
wài
guān
xīn
shì
jīng
xīn

译文

平常闲时与朋友聚会,聊天吟诗以打发时间,没有聚会时,也自己学学琴。并非是隐居深山,无所事事了,而是心中无事,无所用心的缘故。

逐句剖析

"等闲相见销长日":平常闲时与朋友聚会,聊天吟诗以打发时间,

# 销长日:消磨漫长的一天。销,派遣,打发。,等闲:平时,平日。

"也有闲时更学琴":没有聚会时,也自己学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并非是隐居深山,无所事事了,

"不关心事不经心":而是心中无事,无所用心的缘故。

# 不经心:即不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乐天》是唐代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此诗主题围绕闲适生活与心境,前两句写诗人平日里常与友人相聚,闲暇时还学习弹琴来消磨时光;后两句点明缘由,并非是没有其他事物可关注,而是内心不被俗事所扰。写作手法上,语言质朴平实,直抒胸臆。“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以日常琐事展现生活状态;“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直白表达内心的超脱。全诗情感真挚,风格恬淡,体现了元稹诗歌自然流畅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乐天》由唐代元稹创作。元稹与白居易二人于贞元九年(803年)同科登第,同年入朝为官,相似的经历和文学素养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常有诗文唱和。此诗约作于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年),作于长安,是二人友情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及闲暇学琴的日常,表达了一种超脱、闲适的心境,体现了诗人不被俗事牵绊的生活态度。

2. 分段赏析

首句“等闲相见销长日”,描绘出诗人虽身有官职,然而闲暇之际,常与友人相聚。他们一同谈天说地、吟诗弄句,以此消磨漫长时光。“也有闲时更学琴”,进一步表明诗人在独处的闲暇时光里,还会研习琴艺。这两句其实都在传达一个信息:诗人生活闲适。在古代官场,争斗激烈,贤明大度的君主更是寥寥无几。同在朝中为官,私下交往本易招忌,所幸他们相聚只是闲谈,绝不涉及政事。大家吟诗赋词,吹箫抚琴,既充满雅趣,又能明哲保身。而后“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两句,深入阐释了诗人如此闲适的缘由。诗人并非避世隐居、无所事事,而是内心清净,不为俗事烦扰。从佛法角度而言,心若闲适,一切皆闲。正如德山宣鉴所言“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如此便能在纷繁事务中寻得闲暇。就像诗人在《定僧》中所写“落魄闲行不著家,遍寻春寺赏年华。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只要内心安定,无论外界狂风还是繁花,皆能处之泰然。更进一步说,“万法本闲人自闹”,世间诸多纷扰,不过是“仁者心动”所致。只要内心平静,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事,皆能闲适自在。天下之事无穷无尽,难以尽皆操心,顺应机缘便是,若与己无关,便无需枉费心神。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静修所得感悟的自然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闲到如此地步,并非是隐居深山,无所事事了,而是心中无事,无所用心的缘故。佛法是心法,心闲一切闲。只要自己心不闹,处处事事,何处不闲。欲觅一不闲而不可得,但欲觅一个闲,也是不可得。

现代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谢永芳《元稹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欲曙》

下一篇:唐·元稹《贻蜀五首·张校书元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