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ì
méi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shuāng
zhì
zài
shí
lián
tóng
shì
máo
qián
hòu
chéng
zhǒng
wén
zhāng
zhì
xiān
fēi
chōng
kāi
fāng
cǎo
绿
wǎng
luó
yōu
cǎo
zhōng
àn
bèi
qián
shù
jiǎn
dāo
cuī
liù
xiàn
线
féng
shuāng
dàn
yǎng
néng
shí
rán
xùn
shú
dōu
jiù
xìng
líng
fǎn
xīn
zhì
zài
fāng
cǎo
zhōng
fān
lìng
yòu
tóng
qián
shí
xiāng
shī
zhě
jūn
zhāo
zhāo
jiù
chù
fēi
wǎng
wǎng
cháo
biān
jīn
zhāo
shù
shàng
āi
yīn
duàn
hái
yuǎn
jiàn
ěr
wén
zhāng
zhī
jūn
cǎo
zhōng
míng
xiāng
zhào
chì
yáo
xiāng
zhǔ
wèi
wèi
kěn
lái
yòu
zhuó
qián
liǎn
yuǎn
tóu
jūn
fēi
chí
shì
bēn
juàn
guà
zài
jūn
qián
xiàng
jūn
shēng
xìn
jūn
jué
dào
jūn
xiāng
hèn
fēi
tài
gāo
shū
luó
ǒu
rán
chù
kàn
kàn
jià
shàng
yīng
shí
zuì
ròu
jūn
dìng
jiù
diāo
lóng
宿

译文

两只野鸡在野外的时候,它们的爱好和欲望是相同的,很是让人觉得它们可怜。它们的羽毛先后长齐,羽毛上的花纹也同样美丽。一只野鸡率先飞走,冲开了绿色的芳草。可它却在幽草中被网罗捕获,暗被网罗羁束住不能逃出。猎人用剪刀摧残它的翅膀,还用丝线缝住了它的双眼。但没有喂养多久,它就被驯服了。野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灵性,反而变得对猎人极为忠心。猎人把它放在芳草之中,它反倒去引诱自己的同类。之前与它走散的同伴,对它思念得愈发深切。天天在老地方飞翔,常常在巢边哀哭。今天在树上啼叫,哀伤的声音断断续续。同伴远远看到它漂亮的羽毛,知道它藏在草丛中。听到它忽然发出的和鸣声召唤,便远远地拍动翅膀回应它。它怕同伴不肯过来,又去啄食遮蔽处前面的谷粟。同伴收拢翅膀向它飞奔而去,快速地冲了过来。结果却被网挂在了它面前,对着它急切鸣叫。同伴原本对它深信不疑,没想到却被它欺骗。只能怨恨自己飞得太高,不小心碰到稀疏的罗网。看着架子上的鹰,好像准备要吃这无罪的野鸡之肉。而那只被驯服的野鸡心意又如何呢,它依然选择在猎人的雕笼中栖息。

逐句剖析

"双雉在野时":两只野鸡在野外的时候,

"可怜同嗜欲":它们的爱好和欲望是相同的,很是让人觉得它们可怜。

"毛衣前后成":它们的羽毛先后长齐,

# 毛衣前后成:谓双雉羽毛相继丰满。毛衣,鸟之羽毛。

"一种文章足":羽毛上的花纹也同样美丽。

# 文章:羽毛上错杂之色彩与花纹。

"一雉独先飞":一只野鸡率先飞走,

"冲开芳草绿":冲开了绿色的芳草。

"网罗幽草中":可它却在幽草中被网罗捕获,

"暗被潜羁束":暗被网罗羁束住不能逃出。

"剪刀摧六翮":猎人用剪刀摧残它的翅膀,

# 六翮:鸟类翼上通常有六根坚硬大毛,故以六翮代指鸟翼。

"丝线缝双目":还用丝线缝住了它的双眼。

"啖养能几时":但没有喂养多久,

"依然已驯熟":它就被驯服了。

# 依然:形容鸟依恋主人之情态。

"都无旧性灵":野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灵性,

"返与他心腹":反而变得对猎人极为忠心。

"置在芳草中":猎人把它放在芳草之中,

"翻令诱同族":它反倒去引诱自己的同类。

"前时相失者":之前与它走散的同伴,

"思君意弥笃":对它思念得愈发深切。

"朝朝旧处飞":天天在老地方飞翔,

"往往巢边哭":常常在巢边哀哭。

"今朝树上啼":今天在树上啼叫,

"哀音断还续":哀伤的声音断断续续。

"远见尔文章":同伴远远看到它漂亮的羽毛,

"知君草中伏":知道它藏在草丛中。

"和鸣忽相召":听到它忽然发出的和鸣声召唤,

"鼓翅遥相瞩":便远远地拍动翅膀回应它。

"畏我未肯来":它怕同伴不肯过来,

"又啄翳前粟":又去啄食遮蔽处前面的谷粟。

# 翳:隐蔽狩猎者之器具。《礼记·月令》:“田猎罝罘、罗网、毕、翳、喂兽之药,毌出九门。”郑玄注:“翳,射者所以自隐也。”

"敛翮远投君":同伴收拢翅膀向它飞奔而去,

"飞驰势奔蹙":快速地冲了过来。

"罥挂在君前":结果却被网挂在了它面前,

"向君声促促":对着它急切鸣叫。

# 促促:象声词,状雉鸣之声。

"信君决无疑":同伴原本对它深信不疑,

"不道君相覆":没想到却被它欺骗。

"自恨飞太高":只能怨恨自己飞得太高,

"疏罗偶然触":不小心碰到稀疏的罗网。

"看看架上鹰":看着架子上的鹰,

# 看看:估量时间之词,意为眼看着。

"拟食无罪肉":好像准备要吃这无罪的野鸡之肉。

"君意定何如":而那只被驯服的野鸡心意又如何呢,

"依旧雕笼宿":它依然选择在猎人的雕笼中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雉媒》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元稹元和五年(810年)贬谪江陵期间所作,写的是狩猎工具雉鸟的暴力驯化过程。诗中细致刻画了两只野雉原本习性相同、羽毛美丽,之后一只被猎人束缚驯养,丧失本性去诱骗同伴的过程。元稹以“诱捕同族”“雕笼宿”揭示其沦为诱捕工具的悲剧命运,并借助雉鸡被驯化诱捕同类的过程,隐喻那些中途背叛同伴,帮助敌人残害同类的小人,将对这类人的讽刺融入其中。整首诗语言质朴,基于现实进行创作,借物喻人,让读者可以清晰感知到诗人对背叛行径的反感与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以雉鸡作为描写对象,讲述一只野鸡被猎人捕获驯化后,反过来诱捕同类的故事,借此讽刺那些曾经是同党,之后却变节,并甘心为他人所用去陷害故友的小人,表达出诗人对这类行为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诗中通过“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等细节刻画,展现了猎人对野雉的摧残,手段直接而残酷,直白描绘了野雉被驯化的过程。

3. 分段赏析

“双雉在野时,可怜同嗜欲。毛衣前后成,一种文章足”四句描写两只野雉在野外的状态。“可怜”写出它们惹人喜爱的样子,“同嗜欲”表明它们习性相同;“毛衣”“文章”指羽毛的花纹,“前后成”“一种足”强调两只野雉外形相似、难分彼此,展现出它们在自然中和谐共处的初始状态。“一雉独先飞,冲开芳草绿。网罗幽草中,暗被潜羁束”四句写其中一只野雉的遭遇。“冲开芳草绿”展现出野雉飞翔时的灵动与自由,而“网罗”“潜羁束”则形成转折,“暗”“潜”二字写出猎人设网的隐蔽,突出野雉被捕获的突然与不为人知,暗藏着对这种捕猎行为的暗示。“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啖养能几时,依然已驯熟”四句描绘野雉被驯化的过程。“摧”“缝”两个动作,细致刻画了猎人对野雉的摧残,毁坏翅膀、缝上眼睛,手段直接而残酷;“啖养”写出猎人的喂养,“驯熟”则点明结果,曾经的野雉失去了野性,为下文它的转变做了铺垫。“都无旧性灵,返与他心腹。置在芳草中,翻令诱同族”四句写被驯化野雉的彻底转变。“无旧性灵”说明它已丧失原本的本性,“与他心腹”则写出它反而与猎人亲近;“置在芳草中”“诱同族”直接点出它成为“雉媒”的角色,“翻”字突出了这种从同伴到诱捕者的反差,引人深思。“前时相失者,思君意弥笃。朝朝旧处飞,往往巢边哭。今朝树上啼,哀音断还续”六句描写另一只野雉的思念与悲伤。“意弥笃”强调思念的深厚,“朝朝”“往往”写出它持续不断地在旧地寻找,“哭”“哀音断还续”则以声音传递出它失去同伴后的痛苦,与前一只野雉的背叛形成鲜明对比。“远见尔文章,知君草中伏。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畏我未肯来,又啄翳前粟”六句刻画雉媒诱捕同伴的过程。“远见尔文章”写出未被捕获的野雉认出同伴的外形;“和鸣相召”“啄翳前粟”是雉媒的诱骗手段,一个“畏”字写出未被捕获者最初的警惕,而雉媒的步步引诱则显得心机深沉。“敛翮远投君,飞驰势奔蹙。罥挂在君前,向君声促促”四句写未被捕获的野雉落入圈套的瞬间。“敛翮”“飞驰”“奔蹙”表现出它在同伴召唤下,放下警惕、急切靠近的状态;“罥挂”写出它被捕的结果,“声促促”则传递出它落入网中后的惊慌与不解。“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罗偶然触。看看架上鹰,拟食无罪肉。君意定何如,依旧雕笼宿”八句是被诱野雉的质问与结局。“信君决无疑”写出它对同伴的信任,“不道君相覆”则点出被背叛的痛苦;“自恨”是它对遭遇的不解,实则揭露了雉媒的欺骗;“架上鹰”“拟食无罪肉”描绘出它面临的危险处境;最后一句“君意定何如”直接质问雉媒,而“依旧雕笼宿”则点出雉媒虽暂时安全,却也沦为囚徒的可悲结局,暗含对这种背叛行为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诏按:《白帖》: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野雉,因名曰:“媒翳”。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听杨氏歌》

下一篇:唐·李商隐《夜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