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uǎ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3
dàn
tiān
shuǎng
fēng
piāo
jiàn
qīng
xīng
fán
hàn
bái
qīn
zhěn
qīng
dān
niǎo
yuè
zhōng
miè
shā
chuáng
xià
míng
yōu
yōu
huái
怀
bào
kuàng
duō
yuǎn
qíng

译文

早晚天气清爽,风吹落叶渐渐轻盈。繁星众多银河泛白,露水使被褥枕头清凉。萤火虫在月光中消失,纺织娘在床下鸣叫。这般悠远的情怀,何况又有许多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逐句剖析

"旦夕天气爽":早晚天气清爽,

# 旦夕:早晚。

"风飘叶渐轻":风吹落叶渐渐轻盈。

"星繁河汉白":繁星众多银河泛白,

# 河汉:银河。

"露逼衾枕清":露水使被褥枕头清凉。

# 衾枕:被子和枕头。

"丹鸟月中灭":萤火虫在月光中消失,

# 丹鸟:萤火虫之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丹良,一名丹鸟,食蚊蚋。”《大戴礼记·小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莎鸡床下鸣":纺织娘在床下鸣叫。

# 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悠悠此怀抱":这般悠远的情怀,

"况复多远情":何况又有许多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夕远怀》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秋夕时节天气转凉、落叶纷飞、星河璀璨、露水清寒的景致,并借丹鸟(萤火虫)和莎鸡(纺织娘)的意象,抒发诗人悠远的情怀和多感的心绪。诗中“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与“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两联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96年,元稹在长安,通过描绘秋夜景象,表达内心悠远情怀与多感情思,于是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介绍了秋夕的景致,描绘了天气、落叶、星河等景象及丹鸟、莎鸡的状态,体现了秋夜的特点,营造了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悠远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偶:“丹鸟”对“莎鸡”,同是动物;“月中”(高空)对“床下”(角落),一远一近;“灭”(隐没,静)对“鸣”(发声,动),动静相衬。且词性对应,节奏整齐,既添画面层次,又让情思更细。

3. 分段赏析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写出了秋日夜晚天气凉爽,风吹着落叶,叶片显得愈发轻盈的景象,勾勒出秋夜初临时的清爽。“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描绘出繁星满天、银河泛白,露水让被褥枕头都透着清凉的画面,展现了秋夜的清幽。“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写萤火虫在月光中消失,纺织娘在床下鸣叫,以虫的活动增添秋夜的生机与静谧。“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直接抒发情感,悠远的情怀中又添对远方的思念,将前文的景与此时的情相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窦巩《宫人斜》

下一篇:唐·颜胄《适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