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ái
kuā
tiān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zhōu
chéng
jiǒng
rào
yún
duī
jìng
shuǐ
shān
mǎn
yǎn
lái
miàn
cháng
shí
duì
píng
zhàng
jiā
zhōng
zài
lóu
tái
xīng
xiàng
yán
qián
luò
jiǎo
jīng
cóng
huí
shì
huáng
xiāng
àn
zhé
yóu
zhù
péng
lái

译文

州城环绕着高触云端的山峦,镜湖与会稽山的景色扑面而来。四面群山如屏障日日相对,全家整日居于依山的楼台。银河仿佛向屋檐前坠落,鼓角声惊起于地底回荡。我曾是玉皇大帝的香案吏,贬谪此地仍能居住在蓬莱。

逐句剖析

"州城迥绕拂云堆":州城环绕着高触云端的山峦,

"镜水稽山满眼来":镜湖与会稽山的景色扑面而来。

"四面常时对屏障":四面群山如屏障日日相对,

"一家终日在楼台":全家整日居于依山的楼台。

"星河似向檐前落":银河仿佛向屋檐前坠落,

"鼓角惊从地底回":鼓角声惊起于地底回荡。

"我是玉皇香案吏":我曾是玉皇大帝的香案吏,

"谪居犹得住蓬莱":贬谪此地仍能居住在蓬莱。

# 谪:一作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以州宅夸于乐天》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酬赠诗。上片以“镜水稽山”总览州宅全景,“迥绕拂云堆”以夸张笔法勾勒越城环山绕水的壮阔地势,“满眼来”三字将会稽山水的灵秀尽收眼底,暗含谪居之地实为山水胜境的自得。下片聚焦宅中体验,“星河似落檐前”以银河垂落的幻觉写楼阁之高,“鼓角惊从地底回”借听觉的震颤突显地势的险要,虚实相生中见居所的奇崛。尾联“玉皇香案吏”自喻,将贬谪地比作蓬莱仙境,既隐含“谪居犹得”的自嘲,又以仙宫意象消解贬谪愁绪,暗合对友人白居易的劝慰——虽处逆境,却能坐拥人间胜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代:山水代心境,“镜水稽山满眼来”以越州地标(镜湖、会稽山)代指贬谪地的山水之胜,暗含“虽贬犹幸”的复杂心境,区别于直接抒情的直白。夸张:屏障与楼台,“四面常时对屏障”夸张宅周群山如天然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以时间绵延(终日)强化空间纵深感,属盛唐“以大见奇”手法的中唐变体。双关:蓬莱的双层隐喻,尾联“谪居犹得住蓬莱“,“蓬莱”既指越州山水(实),又喻仙境(虚),双关消解贬谪苦味,暗含对友人“同病相慰”的唱和意图。

2. 分段赏析

首联: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迥绕拂云堆”以空间叠词(迥绕:环绕;拂云:触云),极写越州城被群山环抱的地势——会稽山脉如屏障蜿蜒,山尖直触云端。“镜水稽山”工整对仗:镜湖(鉴湖)的澄明与稽山的苍翠形成色彩对照,“满眼来”三字化静为动,仿佛山水主动涌入眼帘,暗含诗人对贬谪地的惊喜(时元稹初任越州刺史,正值政治低谷)。此联以地理写实为基,为全诗“夸宅”奠定雄奇基调。颔联: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屏障”喻群山,“常时”强调日日相对的日常性,消解了“拂云堆”的险峻感,转为亲切的居住体验。“终日在楼台”看似夸张,实则暗合唐代刺史宅的建筑特色——依山水而建的楼阁(如越州衙署近镜湖)。“一家”二字尤妙:既指自家,亦含“天人合一”的哲思(人在画中,楼即山景的延伸),为尾联“蓬莱”的仙境隐喻埋下伏笔。颈联: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星河落檐”是视觉错觉:因楼台高耸,银河仿佛垂落檐角,属浪漫主义夸张(类似李白“危楼高百尺”)。“鼓角地底回”则以听觉补足——州府的鼓角声从山岩回荡,暗示宅依山崖的地势(越州城多丘陵)。两句通过“落-回”的动态词,将静态楼台写得灵动逼人,既夸建筑之奇,亦隐现诗人“虽贬犹豪”的个性(元稹素以“锋锐”著称)。尾联: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玉皇香案吏”化用李白“曾侍玉皇香案前”的典故,自喻清高身份;“蓬莱”双关:既指越州(唐时称浙东为“蓬莱仙乡”),亦指神话仙境。“谪居犹得”四字暗藏机锋——表面自嘲贬谪,实则庆幸能栖身胜地,暗含对友人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的劝慰:我辈虽处逆境,却坐拥人间仙境。此联将全诗从地理夸饰升华为精神超越,完成“贬谪不悲”的情感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逖《丹阳行》

下一篇:唐·李白《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