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pāi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3
shì
shū
xìng
yōu
jiǎn
huāng
shān
zhuǎn
chóu
hàn
jiā
shān
dōng
èr
bǎi
zhōu
qīng
shì
fēng
yān
bái
rén
mén
jiù
kōng
jiù
shuǐ
cáng
jiāo
lóng
nián
guò
bàn
bǎi
chèn
āi
yuàn
shí
zhōng

译文

世事变化极大,兴致过后忧思聚集,双脚磨出老茧,奔走荒山,愁苦反而愈发深重。中原故土二百余州山河,满目青黑色的是烽火狼烟,惨白色的是百姓的尸骨。回到家中,徒剩四面空墙,一斛陈旧积水中,却藏着被困的蛟龙。年过五十仍壮志难酬,这曲中的亡国哀痛,何时才能终结。

逐句剖析

"事殊兴极忧思集":世事变化极大,兴致过后忧思聚集,

"足茧荒山转愁疾":双脚磨出老茧,奔走荒山,愁苦反而愈发深重。

# 足茧:脚掌下生的厚皮。

"汉家山东二百州":中原故土二百余州山河,

# 山东:太行之东,唐都长安,凡河北道,皆葛山东。

"青是烽烟白人骨":满目青黑色的是烽火狼烟,惨白色的是百姓的尸骨。

"入门依旧四壁空":回到家中,徒剩四面空墙,

# 四壁空: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一斛旧水藏蛟龙":一斛陈旧积水中,却藏着被困的蛟龙。

"年过半百不称意":年过五十仍壮志难酬,

"此曲哀怨何时终":这曲中的亡国哀痛,何时才能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八拍》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山中行走,忧思聚集,心情沉重。第三、四句描写了汉家山东二百州的烽烟和白骨,展现了战争的惨烈。第五、六句描写了汉家山东二百州的烽烟和白骨,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过半百却壮志未酬,对未来的无奈和哀怨。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文天祥在动荡时代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和战争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两句:“事殊兴极忧思集,足茧荒山转愁疾。”诗人开篇点明了内心的忧思。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忧思如影随形。他用“足茧荒山转愁疾”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荒山中艰难跋涉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忧虑。第三、四句:“汉家山东二百州,青是烽烟白人骨。”诗人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国家,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山东二百州,烽烟四起,白骨遍野,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第五、六句:“入门依旧四壁空,一斛旧水藏蛟龙。”诗人回到家中,发现依旧是一贫如洗的景象。四壁空空,唯一斛旧水,却仿佛藏着蛟龙。这里既描绘了生活的困苦,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挣扎。后两句:“年过半百不称意,此曲哀怨何时终。”诗人感慨自己年过半百,却壮志未酬,心中充满了不称意。他用“此曲哀怨何时终”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罗公升《安庆府》

下一篇:宋·文天祥《世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