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仙子国":这里是海山相依的仙子国度,
"邂逅寄孤蓬":我如孤蓬般偶然漂泊至此暂寄行踪。
# 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无定的。
"万象画图里":万千景象如同画中世界,
# 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此用以形容眼前之景。
"千崖玉界中":层叠的山崖矗立在澄清的海水中。
# 玉界:绿澄清的水域。
"风摇春浪软":春风轻拂,海浪温柔起伏,
# 软:柔和;温和。
"礁激暮潮雄":礁石撞击暮色潮水,气势磅礴。
"云气东南密":东南海面云气浓密翻涌,
"龙腾上碧空":似有巨龙正腾空直上碧霄苍穹。
# 龙腾:如龙飞腾。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这首诗描绘了乱礁洋春日里雄奇明丽的景致,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渴望南宋王朝复兴的壮志豪情,以及身处逆境却依旧乐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颈联“风摇春浪软”写白日春风和煦、海浪轻柔,“礁激暮潮雄”写傍晚潮水汹涌、撞击礁石,通过时间(白天到傍晚)与空间(海浪到礁石)的变化,既展现了海域不同时段的景色特征,也暗中烘托出诗人从“心旷神怡”到“豪情壮志”的心境转变,让情感随景象的变化自然流露。象征:“云气东南密”表面写东南海面云气聚集的自然现象,实则象征南宋朝廷漂泊东南、局势未卜的现状。“云气浓密”既暗示前路艰难,也隐含“云开见日”的希望。“龙腾上碧空”以蛟龙腾空的意象,直接象征宋室复兴的壮志。“龙”在传统中是帝王与国运的象征,诗人借此喻指天子应如蛟龙般重振国威、直上青云,将个人的爱国情怀与对王朝命运的期盼融于意象之中。
3. 分段赏析
首联巧妙地将写景与叙事融合在一起,叙述了初到乱礁洋时的情景。上句描绘出山海相互映衬、宛如仙境的画面,以开门见山的粗笔勾勒,不仅极力赞叹了景色的绝美,更为下文的写景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调。下句则讲述了与乱礁洋不期而遇的经历,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转的蓬草,生动地流露出孤苦飘零的羁旅愁思。其前作《夜潮》中“潮头如屋打孤蓬”一句,与本句在遣词造句上相同,二者相互印证,更能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心境。颔联承接首联中“仙子国”的意境,对乱礁洋的景色展开具体描绘。所见到的风光无限且姿态各异,仿佛是一幅用彩笔精心绘制而成的图画;岛礁峥嵘险峻、层层叠叠,矗立在如玉般碧绿澄澈的海水中。这一联着重刻画景物的静态特征,极力展现出景象的丰富奇崛,渲染出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空间感,笔调磅礴而富有力量。颈联同样是对乱礁洋景色的描绘。上句描写白天风吹浪动的景象,“软”字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水面微波轻泛的柔和舒适之感,又把海风吹拂的动作比作轻柔甜美的“摇”,以此来烘托春浪的柔和;下句描写傍晚潮水拍打礁石的情景,既直接点明潮水的“雄”伟,又用“激”字展现出潮水与礁石碰撞的力度,进一步强调了潮水的气势。这一联对仗工整、语意精准,视角转向动态,关注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景色,也可以看作是对颔联中“万象”等表述的具体说明。以上两联分别描绘了乱礁洋不同层面的景观,它们所营造出的意境都清朗明媚、壮丽奇崛,也烘托出文天祥当时心旷神怡的心境和豪情壮志。尾联以写景的语句作为抒情的载体来收尾,做到了卒章显志。上句说云气聚集在东南海面,正好与宋廷当时飘摇不定、临时驻扎的地方相呼应;下句描写云气如蛟龙腾空般直上青天,显然有着象征天子的意味。这既反映出乱礁洋云蒸霞蔚的气象奇观,也成为宋室从东南复兴的吉祥征兆,由此可以想见文天祥乐观自信的神态,也能看出他拳拳的思君救国之心。这样的状态在指南行程中很少流露,但却是他始终不变的精神底色,正如《出海二首(其二)》中所说:“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
上一篇:宋·徐仲谋《白苹洲》
下一篇:宋·柳永《长寿乐·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