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nán
gǎn
huái
怀
chéng
yǒng
shū

朝代:宋作者:苏舜钦浏览量:1
chūn
yáng
fàn
dòng
chūn
yīn
tiān
yuǎn
lín
ǎi
ǎi
cháng
dào
fēng
lǎn
suī
zàn
shì
gǎn
huái
怀
fān
rán
suǒ
jiàn
hài
suǒ
wén
liáng
bēi
nián
shuǐ
hòu
hàn
tián
dōng
wēn
wǎn
xuě
宿
mài
shēng
zhě
qián
wàng
lǎo
zhì
mǎn
tián
zhuó
jué
xún
jìn
jìn
juǎn
ěr
gòng
suǒ
yún
néng
fēng
chōng
jīn
nǎi
yǒu
cháng
wèi
zuò
chuāng
shí
yǒu
dāng
héng
shī
quǎn
zhì
yuān
zhuó
wèi
cán
liáng
mín
lìng
niǎo
shòu
féi
tiān
yāng
dàng
zhī
gāo
wèi
yàn
liáng
ròu
zuò
lùn
chān
yún
rén
shù
shǐ
使
zhī
cháng
jīn
líng
pīng
mǐn
xiá
jiāng
nài
ěr
wéi
chóu
fèn
mǎn
xiōng
róng
róng
néng

译文

春日阳光和煦,原野一派生机,四面云霭漠漠,与天相连。远处树林雾气朦胧,悠长的道路上,春风轻柔吹拂。观赏景物虽暂且感到舒适,感慨情怀却突然转向忧伤。亲眼所见已令人惊骇,亲耳所闻更让人悲痛不已。去年先遭水灾又遇干旱,农田荒芜得来不及犁耕。冬季温暖,降雪迟迟,越冬的麦子生长稀疏。未来收成固然毫无希望,眼下百姓已苦于饥饿。田野里满是老人和孩童,他们挖掘寻找着野荸荠。如今这东西也快挖尽,只能一起靠卷耳草充饥。从前说卷耳能驱风邪,用来填饱肚子本无可疑。如今却发现它有毒性,吃后肠胃溃烂生疮。十户人家有七八家死人,尸体横陈在道路之上。猪狗啃咬着他们的骨头,乌鸦老鹰啄食着他们的皮肉。为何要残害善良的百姓,让这些鸟兽肥硕?天意难道是这样的吗?茫茫天意难以知晓。高居上位者吃腻了精粮肉食,坐而论道时大话连天。难道真没有让百姓富足的办法,能让他们永远安乐?我如今也饥饿孤苦,怜悯百姓又暗自思索。自己尚且无暇救济,又怎么能解救你们呢!愁闷悲愤填满胸膛,如山峰重叠,难以平抑。

逐句剖析

"春阳泛野动":春日阳光和煦,原野一派生机,

# 春阳泛野动:“春阳”二句:春日阳光和煦,原野一派生机,四面云霭漠漠,与天相连。春阳:一说,春天的阳和之气。

"春阴与天低":四面云霭漠漠,与天相连。

# 春阴:春天的云霭,与“春阳”相对。

"远林气蔼蔼":远处树林雾气朦胧,

# 蔼蔼:雾气笼罩的样子。

"长道风依依":悠长的道路上,春风轻柔吹拂。

# 依依:柔和的样子。

"览物虽暂适":观赏景物虽暂且感到舒适,

# 适:适意,快意。,览物:观览大自然景物。

"感怀翻然移":感慨情怀却突然转向忧伤。

# 感怀翻然移:触及愁怀,情绪就即将转变了。

"所见既可骇":亲眼所见已令人惊骇,

# 骇:惊心。

"所闻良可悲":亲耳所闻更让人悲痛不已。

# 良:更,很。

"去年水后旱":去年先遭水灾又遇干旱,

"田亩不及犁":农田荒芜得来不及犁耕。

"冬温晚得雪":冬季温暖,降雪迟迟,

"宿麦生者稀":越冬的麦子生长稀疏。

# 宿麦:年前种的麦。

"前去固无望":未来收成固然毫无希望,

"即日已苦饥":眼下百姓已苦于饥饿。

"老稚满田野":田野里满是老人和孩童,

"斫掘寻凫茈":他们挖掘寻找着野荸荠。

# 凫茈:荸荠。茈:原作芘,据李本改。,斫掘:挖掘。

"此物近亦尽":如今这东西也快挖尽,

"卷耳共所资":只能一起靠卷耳草充饥。

# 资:依靠。,卷耳:一种葡科植物。其嫩叶可食。

"昔云能驱风":从前说卷耳能驱风邪,

# 驱风:头眩或四肢麻木。,昔云:过去说。

"充腹理不疑":用来填饱肚子本无可疑。

# 理:理应,按理。

"今乃有毒厉":如今却发现它有毒性,

# 毒厉:毒害。

"肠胃坐疮痍":吃后肠胃溃烂生疮。

# 疮痍:疮伤。,坐:黄本、陈本作生。

"十月七八死":十户人家有七八家死人,

"当路横其尸":尸体横陈在道路之上。

"犬彘咋其骨":猪狗啃咬着他们的骨头,

# 咋:吃,咬。,彘:猪。

"乌鸢啄其皮":乌鸦老鹰啄食着他们的皮肉。

# 乌鸢:乌鸦。

"胡为残良民":为何要残害善良的百姓,

"令此鸟兽肥":让这些鸟兽肥硕?

"天岂意如此":天意难道是这样的吗?

# 天岂意如此:天意难道是这样的吗?

"泱荡莫可知":茫茫天意难以知晓。

# 泱荡莫可知:指天意高深莫测。泱荡:深远广大的样子。

"高位厌梁肉":高居上位者吃腻了精粮肉食,

# 梁肉:美味佳肴。,厌:通“餍”,满足。,高位:身居高位者。

"坐论搀云霓":坐而论道时大话连天。

# 坐论搀云霓:安坐空谈救民。搀:刺。搀云霓,牵引云彩,喻指不切实际的空谈,直刺九霄云外的高论。

"岂无富人术":难道真没有让百姓富足的办法,

# 术:办法。,富:使……富裕。

"使之长熙熙":能让他们永远安乐?

# 熙熙:安闲和乐的样子。

"我今饥伶俜":我如今也饥饿孤苦,

# 伶俜:孤单的样子。

"悯此复自思":怜悯百姓又暗自思索。

"自济既不暇":自己尚且无暇救济,

# 自济:自救。

"将复奈尔为":又怎么能解救你们呢!

# 将复奈尔为:又怎么能解救你们(老百姓)呢?

"愁愤徒满胸":愁闷悲愤填满胸膛,

# 徒:原作多,据黄本、陈本改。

"嵘嵘不能齐":如山峰重叠,难以平抑。

# 齐:平。,嵘嵘:一作嵘吰。嵘: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愁愤难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城南感怀呈永叔》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大致为作者被罢官后废居苏州时所作。全诗以览物暂适起笔,以愁愤满胸收束。其与梅尧臣《田家语》等作品一样,揭示了即便在号称盛世的宋仁宗时期,宋朝已出现民不聊生的状况。宋代国力与国势远不及汉、唐强盛,民众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生活较汉、唐更为艰辛,这些情形在诗人们的作品中有着清晰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历史记载显示,北宋时期曾发生民间饥荒,诗人苏舜钦目睹百姓受苦,遂以笔记录下这一惨状,创作《城南感怀呈永叔》。诗中如实反映民间因饥荒出现的凄惨景象,如“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所描述的那般触目惊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作者罢官废居苏州时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宋仁宗时期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与愁愤之情。

2. 写作手法

承上启下:“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这两句,“览物虽暂适”承接上文春日清疏淡远的写景,体现诗人观景时的短暂愉悦;“感怀翻然移”则开启下文对民间饥荒惨状的叙述,将诗人的情感从愉悦陡然转向悲戚,自然地实现了由景到情、由乐到悲的过渡,使诗歌层次转换流畅。反问:“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中,“胡为残良民”质问为何要残害百姓,“天岂意如此”怀疑上天怎会愿见此景。两个反问句,以强烈的诘问语气,表达出诗人对百姓悲惨遭遇的痛心,以及对造成这种局面原因的愤慨与不解,强化了情感的宣泄力度。借景抒情:开篇“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以春日清疏淡远之景,营造出暂适心境,与后文民生惨状形成情感反差,借景之宁静衬情之悲切,自然引出“感怀翻然移”的情绪转折。

3. 分段赏析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四句是描写春日景色。“春阳泛野动”生动展现春日阳光洒在原野上的动态感,“春阴与天低”描绘出低垂的阴云与天相接的压抑画面。“远林气蔼蔼”勾勒出远处树林云雾缭绕的朦胧,“长道风依依”则以轻柔的风,营造出清疏淡远的春日氛围,让人心旷神怡,为后文情感转折铺垫。“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四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览物虽暂适”承接上文赏景时短暂的愉悦,“感怀翻然移”笔锋一转,引出下文。“所见”“所闻”点明由景及人,将诗人的情感从赏景的惬意迅速拉回到残酷现实,为描写民生疾苦做过渡。“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老稚满田野,斲掘寻凫茈。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今乃有毒厉,肠胃坐疮痍”十四句,层层递进地叙述农民的苦难。先讲水旱灾害致庄稼无收,再写百姓挖野菜充饥,然而野菜如今也匮乏,且食用后中毒生疮。平淡的叙述中,展现出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境遇,令人触目惊心。“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四句,以直白且残酷的描写,呈现出饿殍遍野,被鸟兽啃食的凄惨画面。通过对死亡惨状的刻画,将百姓苦难推向极致,直击人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四句,连用两个反问,强烈地表达出诗人的悲愤。诗人质问为何残害良民,让鸟兽得利,同时对上天产生疑惑,传达出对百姓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现实不公的痛心疾首。“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四句,是对统治者的正面抨击。指出居高位者饱食粱肉,空谈治国,却无实际富民之策,深刻揭露了统治阶层的不作为,点明百姓苦难的根源,正气凛然,极具批判力度。“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嵘嵘不能齐”六句,写诗人自身处境与情感。诗人自叹饥寒交迫,虽同情百姓,却无力相助,满心愁愤无处排解。既展现出诗人对百姓悲惨遭遇的深切关怀,也流露出自身无奈与痛苦交织的复杂心绪。

4. 作品点评

此诗融合写景、叙事与抒情,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舜钦《沧浪静吟》

下一篇:宋·苏舜钦《松江长桥未明观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