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度溪桥":扶着拐杖走过溪上的小桥,
"云深步数劳":云雾缭绕的山路让脚步愈发沉重。
"青猿吟岭际":青猿在山岭间啼鸣,
"白鹤坐松梢":白鹤静静栖息于松树枝头。
"天外浮烟远":远处天边的浮云缥缈,
"山根野水交":山脚下的溪流与野水蜿蜒交汇。
"自缘名利系":只因尘世名利牵绊,
"好此结蓬茆":(我)却更爱在此结庐隐居。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姚合(777~843),唐代诗人。字大凝,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东硖石乡)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官金州、杭州刺史及秘书少监,官至秘书监。世称姚武功、姚少监,其诗作也称武功体。姚合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并称“姚贾”。其善学诸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善写自然景色,喜为五律且刻意求工。推崇王维一派玄远清丽的诗风,对晚唐李频等诗人及南宋“永嘉四灵”、明竟陵派颇有影响。著有《姚少监诗集》《极玄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动作描写切入,通过“策杖”“度溪桥”展现诗人穿行山间的动态画面。“策杖”暗示诗人隐逸或游历的身份,“云深”则渲染终南山云雾缭绕的幽深环境。“步数劳”三字既体现山路崎岖、跋涉艰辛,又暗含诗人对自然探索的执着。颔联通过视听结合的意象组合,构建山林的静谧与生机。“青猿吟”以声衬静,凸显空谷回响的悠远;“白鹤坐”则以静态画面强化山林的安宁。青猿、白鹤均为高洁意象,暗喻诗人对超脱尘俗的向往。颈联由近及远,拓展空间层次。“天外浮烟”以远景展现山峦与天际的交融,烟霭缥缈,虚实相生;“山根野水”则以近景描绘溪流与山涧的交汇,动静相宜。两句形成“高远”与“幽深”的对比,凸显终南山宏阔而灵动的自然格局。尾联直抒胸臆,揭示诗人矛盾心境。“自缘名利系”坦承世俗牵绊,与“好此结蓬茆”的隐逸之愿形成强烈对比。姚合未否定名利,却以“结蓬茆”(搭建茅屋)的朴素愿望,表达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上一篇:唐·韩愈《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