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à
guān

朝代:宋作者:谢枋得浏览量:3
huáng
diàn
殿
xià
xiè
ēn
páo
xiū
jiàn
míng
hóng
鸿
máo
tiān
yǒu
xīn
shè
cháo
tíng
yīng
háo
zǎo
zhī
gěng
yīng
shí
shān
lín
dào
gāo
qiū
fēng
dào
lán
guī
jiā
tòng
yǐn
sāo

译文

在玉皇殿放下象征恩宠的官袍,羞于像高飞的鸿雁那样顾惜自己的羽毛。天地有心扶持国家社稷,然而朝廷却没有意图招揽英豪贤才。早知道正直敢言会触犯时忌,还不如到山林中隐居起来更高明。依次随着秋风到来的是兰菊,回到家中尽情饮酒并阅读《离骚》。

逐句剖析

"玉皇殿下卸恩袍":在玉皇殿放下象征恩宠的官袍,

"羞见冥鸿惜羽毛":羞于像高飞的鸿雁那样顾惜自己的羽毛。

"天地有心扶社稷":天地有心扶持国家社稷,

"朝廷无意得英豪":然而朝廷却没有意图招揽英豪贤才。

"早知骨鲠撄时忌":早知道正直敢言会触犯时忌,

"何似山林道迹高":还不如到山林中隐居起来更高明。

"次第秋风到兰菊":依次随着秋风到来的是兰菊,

"归家痛饮读《离骚》":回到家中尽情饮酒并阅读《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挂冠》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能招揽英豪、自己因正直而遭忌的愤懑,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以“卸恩袍”表明自己离开朝廷,羞于像那些只顾自身高洁而不为国效力者,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自我反思。颔联指出天地有心扶社稷,但朝廷无意得英豪,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颈联则后悔自己因正直敢言而触犯时忌,认为不如归隐山林。尾联描绘秋风中兰菊盛开,自己归家痛饮并读《离骚》,借兰菊的高洁和《离骚》的爱国精神,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坚守和对国家的深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文学家

谢枋得(1226~1289),宋末元初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曾担任六部侍郎,他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因出题指摘贾似道而被罢斥,后率兵抗元,城陷流亡,屡拒元朝征召,终被拘至大都绝食而死。其诗以忠义见称,慷慨激烈,或沉痛苍凉。其文推尊欧、苏,对宋末文风颇表不满,指出“文体卑陋极矣”,于是以振兴斯文自任。代表作品有《文章轨范》《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武夷山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玉皇殿”喻指朝廷,“卸恩袍”表明诗人离开朝廷。“羞见冥鸿惜羽毛”,“冥鸿”象征高洁之士,诗人以“羞见”表达自己与那些只顾自身高洁而不为国效力者不同的心境,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自我反思。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自身的审视。​​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天地有心扶社稷”,表明天地有扶持国家社稷的意愿,暗示国家需要英豪贤才。“朝廷无意得英豪”,则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认为朝廷没有意图招揽英豪贤才,导致国家命运堪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朝廷的无能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遁迹高​​:“骨鲠”指正直敢言,“撄时忌”表示触犯时忌。诗人后悔自己因正直敢言而触犯时忌,认为还不如到山林中隐居起来更高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骚​​:“次第秋风到兰菊”,描绘了秋风中兰菊盛开的景象,兰菊象征高洁品质,暗示诗人坚守自己的操守。“归家痛饮读离骚”,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中尽情饮酒并阅读《离骚》,借《离骚》的爱国精神,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坚守和对国家的深情。这两句诗在全诗结尾处,升华了主题,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下一篇:宋·陆游《午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