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chì
lán
qiáo
jìn
xiāng
jiē
zhí

朝代:宋作者:陈克浏览量:3
chì
lán
qiáo
jìn
xiāng
jiē
zhí
lóng
jiē
liǔ
jiāo
jīn
shàng
qīng
kōng
huā
qíng
lián
yǐng
hóng
huáng
shān
fēi
bái
qīng
lóu
xià
zuì
yǎn
féng
rén
xiāng
chuī
àn
chén

译文

赤阑桥同芳香的繁华街市笔直连接,笼罩街市的细柳娇弱无力。金碧辉煌的楼阁直上青空,花映晴日,隔着帘帷透过红影。黄衫贵少骑着飞奔的白马,日日寻花问柳,系马在青楼下。两眼醉朦胧,在闹市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正午风吹花香,散入马蹄扬起的暗尘。

逐句剖析

"赤阑桥尽香街直":赤阑桥同芳香的繁华街市笔直连接,

# 香街:指各种香气混杂的繁华街市。,赤阑桥:又称赤栏桥,赤红栏杆的桥,在安徽合肥城南。

"笼街细柳娇无力":笼罩街市的细柳娇弱无力。

# 笼街:指柳荫。

"金碧上青空":金碧辉煌的楼阁直上青空,

# 金碧:指金碧辉煌的楼阁。

"花晴帘影红":花映晴日,隔着帘帷透过红影。

"黄衫飞白马":黄衫贵少骑着飞奔的白马,

# 黄衫:贵族的华贵服装。黄衫客。唐代蒋防《霍小玉传》谓有豪土身穿轻黄衫,骑骏马,将李益带至霍小玉处。这里指豪侠之土。

"日日青楼下":日日寻花问柳,系马在青楼下。

# 青楼:指妓院。

"醉眼不逢人":两眼醉朦胧,在闹市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

"午香吹暗尘":正午风吹花香,散入马蹄扬起的暗尘。

# 午香:中午时分散发的花香以殛脂粉香混合在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是北宋末陈克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题通过描写花街柳巷的景象,嘲讽贵公子的浪荡生活。上片描绘了赤阑桥、香街、细柳、金碧楼阁、花晴帘影等繁华艳丽之景;下片刻画了身着黄衫骑着白马的贵公子,日日在青楼寻欢作乐,醉眼迷离、目中无人的状态。运用铺陈手法描绘景物,展现都市繁华;采用借景抒情与刻画人物相结合,寓讽刺于描写之中。该词写景婉雅,写人神态毕现,词人讽刺之意藏而不露,艺术上颇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

陈克(1081~1137?),北宋末至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少随父官学四方,不事科举。高宗绍兴初,以吕祉帅建康辟为属。后为敕令所删定官,以光禄寺丞致仕。陈克诗词俱工。其诗清丽俊逸,颇多佳句,如“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等,为人所称道。其词更多是吟咏景物、闲情之作,清辞丽句,以淡雅蕴藉见长。陈廷焯评其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代表作品有《宁王进史图》《豆叶黄》。著有《赤城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由北宋末陈克所作。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虽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但仍承袭“花间”和北宋婉丽之风。此词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社会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贵族子弟多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陈克通过此词描绘贵族子弟的浪荡行径,以表达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喻词。描绘了赤阑桥边香街笔直、细柳娇弱、楼阁金碧辉煌、花映晴帘的繁华街景,以及黄衫贵公子骑着白马日日在青楼寻欢,醉眼朦胧、目中无人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贵公子浪荡生活的嘲讽。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描绘建筑金碧辉煌直入青空,晴天繁花映照帘幕泛红,是明丽繁华的“乐景”;下片“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写醉后难遇想见之人,唯有午后香气与暗尘弥漫,尽显寂寥落寞的“哀情”。以开篇热闹绚丽的外在景致,反衬结尾人物内心的孤独失落,借环境之“盛”衬心境之“衰”,强化情感反差,暗含对都市繁华下个体精神寂寥的隐忧。渲染:“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中,“金碧”描绘出楼阁建筑的华丽,在“青空”的映衬下,色彩对比鲜明,更显光辉耀眼。“花晴”表明天气晴朗,花朵艳丽芬芳,“帘影红”则进一步渲染,通过帘子的红色影子,让花红、帘红、帘影红相互映衬,甚至连晴朗的天气仿佛都被染成了红色。词人通过这五个字,从视觉角度,将楼阁、天空、花朵、帘幕等元素组合在一起,以丰富而艳丽的色彩,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种繁华、绮丽、热烈的氛围,生动地展现出汴京街市的热闹与精致。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十里长街的繁华绮丽外景,在写景中巧妙融入情意,营造出迷离恍惚的词境。朱红栏杆的桥梁横跨水面,桥尽头是笔直的长街。街的两旁,嫩柳繁茂,柔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赤阑桥”的“赤阑”,暗示桥的华美;“香街”的“香”字,意味深长,而街道笔直,更显其繁华。柳树众多,足以“笼街”,且兼具“细”与“娇”的特点,将其婀娜多姿、柔条动人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李庚所言陈克“诗多情致,词尤工”(《词跋》),开篇两句便情韵悠长,不仅将柳的姿态刻画得细致入微,这条既“香”且“直”又紧邻河桥的街道,更是婉转多姿。第三句承接首句“香街直”,进一步展现这条长街的独特之处。其楼房建筑金碧辉煌、高大雄伟,直耸青空。“金碧”色彩浓重,“青空”色调清淡,一个“上”字将二者相连,在青淡高远的背景衬托下,“金碧”愈发耀眼夺目。“花晴帘影红”,由高楼的巍峨转向具体人家。这些人家别具一格,不仅有花,且花色鲜艳、花光明媚、花气袭人。“晴”字生动展现花朵的艳丽芬芳与视觉美感。紧接着,词人以“帘影红”加以渲染。这五个字意境完整,帘影的红源于“花晴”,而若无“帘影红”的映衬,“晴”的韵味也会减弱,二者互为表里。如此一来,花红、帘红、帘影红,连晴朗的天气都仿佛染上了红彤彤的色彩。词人善于烘托气氛、渲染环境,其词格调高远、情思闲雅,且终归淳厚。所谓“一语之艳,令人魂绝”(王世贞语),但此“艳”并非温庭筠词那种“香而软”,而是更具独特意趣。过片“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两句,“黄衫”是隋唐时贵族少年所穿的华贵服饰。《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记载,唐明皇“以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后来“黄衫”便用来指代衣饰华丽、姿容秀美的少年公子。此处身着黄衫的贵公子骑着白马,并非去游春,而是“日日”在青楼附近寻觅所谓的快乐。“飞”字与“黄衫”“白马”相搭配,生动呈现出人物纵马奔驰的姿态,“日日”则突出其行为的频繁程度。下片第三句是对上两句的补充。这些贵公子在花天酒地之后,醉眼朦胧,骑在高头白马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十里长街,花香柳绿,正值午时,热闹非凡。“不逢人”从反面着笔,凸显出公子哥目中无人、肆意妄为的神态。结句中,一阵马蹄声沙沙远去,“黄衫飞白马”的身影逐渐消失,可马蹄扬起的尘土仍在空中飞扬。此时正值中午,花朵盛开正红,花香随着尘土飘散开来。“香”与“尘”给人的感受本相反,但在此刻却交织在一起。“午香”与“暗尘”之间,用“吹”字相连,“暗尘”不会带来“午香”,此处说“吹”,意在突出尘土扬起的情景。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于写景之中巧妙蕴含深意。李白在《古风》之二十四里写道“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通过“扬尘”这一细节,生动描绘出豪贵之人招摇过市的模样。而这首词的结尾“午香吹暗尘”,在写法上与之有相似之处。不过,本词作者并未直白表露寓意,而是将其深藏于词句之间,呈现出一种“似尽而不尽”的韵味,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思索空间,让人在品味词境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其中含蓄而深远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下一篇:宋·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