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luò
·
·
zhēng
yuè
èr
shí
zhāng
yuán
shǎng
hǎi
táng
zuò

朝代:宋作者:管鉴浏览量:3
chūn
yīn
hǎi
táng
huā
dōng
fēng
è
rén
qíng
chūn
qíng
shǒu
dìng
huā
zhī
fàng
huā
líng
luò
绿
zūn
gòng
chūn
zhuó
jiǔ
xǐng
nài
chóu
zuó
yīn
qín
dài
dōng
fēng
yuē
chuī
huā
chuī
chóu
què

译文

春季天气阴雨绵绵。海棠花树被猛烈的东风吹得东摇西摆。人要赏花,不像春风摧花那样薄情。守定海棠花枝,不让鲜花凋零。端起酒杯在春风中细细品尝。却无奈酒醒之后愁绪还像昨天一样。殷切地期待跟东风约定。不要猛烈地吹花,为什么不把愁绪吹走呢。

逐句剖析

"春阴漠漠":春季天气阴雨绵绵。

# 漠漠:弥漫的样子。

"海棠花底东风恶":海棠花树被猛烈的东风吹得东摇西摆。

"人情不似春情薄":人要赏花,不像春风摧花那样薄情。

# 春情:指东风催花落。,人情:即人要赏花。

"守定花枝":守定海棠花枝,

"不放花零落":不让鲜花凋零。

"绿樽细细供春酌":端起酒杯在春风中细细品尝。

# 绿樽:同“绿尊”,酒杯。

"酒醒无奈愁如昨":却无奈酒醒之后愁绪还像昨天一样。

"殷勤待与东风约":殷切地期待跟东风约定。

"莫苦吹花":不要猛烈地吹花,

"何似吹愁却":为什么不把愁绪吹走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海棠作》是南宋词人管鉴创作的一首词。虽以“赏海棠”为题,实则借物抒怀,将宦游羁旅的深沉愁绪融入对海棠命运的凝视。全词摒弃浮艳藻饰,行文沉郁顿挫,于起承转合间暗藏章法:上阕以“守定花枝”的痴想对抗自然规律,下阕借“吹愁却”的奇喻直抒胸臆,通篇以拟人笔法贯通物我,将惜花之念与身世之感熔铸为"愁如昨"的永恒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管鉴(1133?~1195?),南宋词人。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初以父荫补官,调江西常平提干,历任湖南帅幕、建宁府通判、峡州和全州知州,淳熙十三年官至广东提刑,后移湖北转运使。管鉴工词,词风清丽和婉。如《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中“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造语精巧,韵味醇厚。著有《养拙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管鉴《养拙堂词》中另有一首《虞美人》,其序言提及“与客赏海棠,忆去岁临川所赋,怅然有远宦之叹”,可知此首《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实为作者去年客居临川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词。这是一首写借物抒怀的宋词,借东风摧花与愁绪难遣的景象写出了人与自然的深层对话,抒发了作者的忧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上片不直接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而是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之艳。拟人:“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此处将东风赋予人特有的情感态度,“苦”字将东风的物理行为转化为带有主观意志的折磨,既暗示东风的“狠心”,又投射出词人面对自然暴力的无力感。托物言志:这首词借东风摧花与愁绪难遣的景象写出了人与自然的深层对话,抒发了作者的忧思,将宦游羁旅的深沉愁绪融入对海棠命运的凝视。

3. 分段赏析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以“漠漠”状春日静谧,复以“恶”字点东风之猛烈,此义至今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如鲁西南和豫东)。春景常被赋予和煦意象,词人却独写"东风恶",此反常笔法实为双关:既状自然气候之凛冽,又隐喻世态人情之淡薄。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是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紧承“东风恶”,写海棠在劲风中摇曳,春本无情却催花落,人本有情却阻花残,词人“守定花枝”的痴态,恰与上句“人情薄”形成对照,多情人却愿以身护花。将惜花情结升华为对美好易逝的哲思。上片不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而是通过侧面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花的艳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过片转入借酒消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不忘海棠花。“细细”二字既摹饮酒之态,又暗含守花之专注,然酒醒愁复,形成循环往复的愁绪。此句化用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凤栖梧》),又有“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诉衷情近》)之境,却以“愁如昨”的直述强化愁绪的顽固性,展现词人深陷宦游羁旅的怅惘。结拍三句“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以奇崛想象收束全篇,则属作者创新。前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词人欲与东风立约,既求护花又盼消愁,将自然物象与主观情思熔铸一体。把内心活动包含于客观景物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历来就有,所谓“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夕堂永日绪论》),自然和谐而恰到好处,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 作品点评

最后,这首词在炼字造境方面展现了精微的艺术功力。以“海棠花底东风恶”为例,若单言“风恶”本可泛指,然“花底”二字既限定了空间维度,又形成双层意象:表层强化了花枝受摧之烈,深层则暗含赏花人身处花阴的无奈,将惜春之情悄然寄托于字缝之间。再看声律运用,“定”与“往”同属去声本可互易,但“守定花枝”较“守往花枝”更显执拗坚守之态,声调铿锵中见词人护花心志。至若“绿尊细细供春酌”,“细细”二字尤见匠心,既描摹浅斟低酌之态,又暗合“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的时空节奏——这斟酒的缓急,恰似与落红飘坠的角力。末句“莫苦吹花”之“苦”与“何似吹愁却”之“却”,虽是寻常字眼,在词人笔下却化作多重意蕴的棱镜:“苦”字既诉风雨摧花的残忍,又含劝止风神的恳切;“却”字既转愁绪为剑气,又暗藏排遣不得的惆怅。这般炼字功夫,可谓一字一乾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下一篇:宋·邵雍《训世孝弟诗十一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