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èi

朝代:宋作者:孔平仲浏览量:3
shì
shuō
zhōng
jǐng
fāng
zhī
bié
hòu
xīn
xíng
rén
shǎo
fēng
xuě
luàn
shān
shēn

译文

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逐句剖析

"试说途中景":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

# 途中景:旅途中的风景。

"方知别后心":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

# 别后心:分别后的心情。别,《说文》分解也,《玉篇》分别也,江淹《别赋》黯然销者,惟别而已矣。

"行人日暮少":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

# 少:稀少。

"风雪乱山深":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 乱山深:乱山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平仲所创作的一首精巧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深情之作。前两句巧妙地借由旅途中的景色,来传达与妻子分别后的绵绵离情。末两句则实实在在地描绘了途中所见之景,于这细腻勾勒的景色之中,将自己内心极度悲苦、烦乱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以景为依托,巧妙抒情,笔墨简洁却意味深长,含蓄蕴藉。尽管用词简略,但作者那种别后如“黯然销魂”般的心情,却毫无保留地呈现于字里行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思念以及分别后的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后,孔平仲因属元祐党人被贬,先任衡州知州,后又贬为惠州别驾。此诗当作于他赴惠州途中,题作“寄内”,可知是寄给妻子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寄内抒情诗。通过描写“途中景”,于暮色、风雪、乱山等实景中含蓄展现作者别后极苦极乱的情怀,表达对家人深沉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的实景,将“别后心”的极苦极乱融入暮色、风雪、乱山等意象中,让读者从荒寒孤寂的画面中感知作者的离愁,避免直白抒情,含蓄深沉。虚实结合:首联虚提“途中景”“别后心”却不展开,次联实写具体景物,以实处见虚情,使抽象的别情通过可感的实景自然流露,达到“景即心,心即景”的艺术效果。倒装:打破“景→情”的常规顺序,先提“情”再写“景”,形成“铺垫——陡转”的结构,使诗意跌宕起伏,在险峭中见警策,增强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两句以对话般的语气开篇,抛出“途中景”与“别后心”两个关键概念。然而此联却并未直接描写景色,也未刻画心情,而是留下悬念,引发读者对“途中景”究竟为何、“别后心”又是怎样的好奇与思考,为后文的展开巧妙铺垫,制造出一种欲说还休的独特效果,使诗歌开篇便充满张力,吸引读者继续探寻。“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两句,陡然转换笔锋,描绘出一幅暮色苍茫、行人稀少,风雪在群山间肆意肆虐的画面。“日暮”点明时间,暮色的降临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行人少”更强化了这种孤独氛围,凸显出作者孤身一人在旅途的落寞。“风雪”“乱山”则从自然环境角度着笔,“乱”字生动地写出风雪交加、群山被狂风裹挟、雪花漫天飞舞的混乱景象,展现出环境的恶劣与艰险。而这艰难的旅途实景,实则正是作者内心极苦、极乱心境的外化,让读者从景中深刻感知到作者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这种以景写心、情景交融的手法,避免了直接描述心情的浅淡,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意味悠长,让读者于实景中体悟到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绪,正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中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勾勒场景,以景传情,使苍茫凄寒之感扑面而来,孔平仲此诗在此处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借助景色来传递情感,于无声处浸润人心;同时又深沉真挚,情意绵长。在情感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运用以景抒情的含蓄手法,而后二句的“少”、“深”,则显然兼有暗示孤独、深情的含义,形同双关。所以这诗的表达方式值得借鉴,它含蓄着诗人对妻子的亲昵感情,显示出诗人对艰辛孔平仲的豁达态度,形成一种乐观情调和幽默风趣。

不详北京大学教授傅璇琮《宋人绝句选》

# 诗是写给妻子的,想要表达的是行旅孤独艰苦,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描写旅途中的孤独艰难,也正是要从中表现离家之苦,写出自己在孤独寂寞的旅途中对妻子的一颗思念之心。因此,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后二句的借景达情。想必其妻读后,一定能在这景色中,感触到其夫寄寓其中的一颗“别后心”。

不详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在庆《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

# “途中景”何?“行人日暮少”也;“别后心”何?“风雪乱山深”也。全诗有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括而描写准确,简而有序。

不详作家林东海《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胡仲参《偶得》

下一篇:宋·许月卿六《望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