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u
mián
chéng
mèng

朝代:宋作者:孔平仲浏览量:3
bǎi
máng
zhī
xián
shēn
gèng
yǒu
gāo
mián
chà
jūn
chūn
zhī
nóng
jiǔ
fēng
chuī
mèng
luàn
yún
zhū
shēng
xián
sòng
fáng
jìng
mǎn
shū
fèi
qín
xiàng
wǎn
qiàn
shēn
chū
luò
huā
lián
wài
fēn
fēn

译文

我是百忙之中的一个闲人,更有高眠可使你诧异吃惊。春光侵入四肢,胜过频频将美酒畅饮,风儿吹醒我的午梦,梦境飘忽纷乱有如流云。学生的读书声不妨碍环境幽静,图书满席表明我不忘辛勤。黄昏时打着呵欠缓步出门,见帘外红花自管自飞落纷纷。

逐句剖析

"百忙之际一闲身":我是百忙之中的一个闲人,

"更有高眠可诧君":更有高眠可使你诧异吃惊。

# 可诧君:可使君诧。

"春入四支浓似酒":春光侵入四肢,胜过频频将美酒畅饮,

# 浓似酒:像喝醉酒一样手脚绵软。,四支:四肢。

"风吹孤梦乱如云":风儿吹醒我的午梦,梦境飘忽纷乱有如流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学生的读书声不妨碍环境幽静,

# 弦诵:《墨子》曰:“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古代学校授诗,以琴瑟配乐歌咏为弦歌,不配乐只朗诗为诵,合称弦诵,此处泛指朗读诗书。,诸生:集贤院的学生。

"满席图书不废勤":图书满席表明我不忘辛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黄昏时打着呵欠缓步出门,

# 向:临近。

"落花帘外自纷纷":见帘外红花自管自飞落纷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昼眠呈梦锡》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春日昼眠的闲适情景:首联写诗人从繁忙公务中抽身小憩的意外之喜;颔联以“春入四支浓似酒”的比喻,生动表现春日暖意带来的慵懒感受;颈联转而写昼眠后仍不忘勤读的日常;尾联则以落花纷飞的庭院景象,流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淡淡怅惘。全诗结构清晰,将平凡生活中的闲适情趣写得生动自然,在平淡中见真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孔平仲(1044~1102),北宋诗人。字义甫,又作毅父、毅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治平进士,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职,因元祐党争多次被贬。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并称“清江三孔”。黄庭坚将其与苏氏昆仲“二苏(苏轼、苏辙)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其诗风格平易近人,近于白居易新乐府,作品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关怀民生疾苦。其近体诗古淡秀雅,气势纡舒。代表作品有《南卒》《愍囚》《和经父登黄鹤楼》《游城南双塔院》等。著有《续世说》《珩璜新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昼眠呈梦锡》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大约是孔平仲经吕公著推荐,初入仕任秘书丞集贤校理之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明媚和煦的春天昼眠的生活小事,并将诗赠送给友人郑梦锡,展现了闲适愉悦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诗。描写了春日午睡时的慵懒惬意,展现了读书人忙中偷闲的生活情趣。诗中既有春眠的舒适,也有醒后读书的勤勉,最后以落花纷飞的庭院景象作结,流露出对春日闲适时光的珍爱。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落花帘外自纷纷”通过描写暮春落花纷飞的景象,将诗人对仕途不得志的无奈情绪融入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首联“百忙之际一闲身”道出诗人难得偷闲的缘由。在公务缠身之时,竟能抽空小憩,这般闲情令友人颇感意外。后句“更有高眠可诧君”虽未明言闲暇来由,但若真在朝中担任要职,断不会如此清闲,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仕途不顺的怅惘。颔联“春入四支浓似酒”描绘昼眠前的慵懒感受。春日和煦,暖意渐浓,令人四肢酥软如饮醇醪。“入”字用得精妙,将春意浸润身心的感觉刻画得恰到好处。“风吹孤梦乱如云”则追忆昼眠时的梦境。独眠酣畅,连梦境都被春风搅乱,似天际浮云般飘忽难觅。这般含蓄的笔法,隐约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隐忧。颈联“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这两句记述日常。“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们正趁着春光诵读诗书,而诗人却能闹中取静,专心研读。“满席图书”显示他勤于政务,即便在午睡后也不懈怠,这反映了他虽对职位不满,但仍恪尽职守的态度。尾联“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写醒后所见。诗人伸着懒腰缓步出门,但见暮色渐沉,落英缤纷。表面看来闲适自得,实则“自纷纷”的落花暗含无奈——花开花落自有其时,人生际遇亦如四季轮转,当顺其自然。这般心境虽非积极进取,却也是诗人当下的真实写照。

4. 作品点评

此诗虽仅记述日常琐事,却结构清晰,语浅意深,于平淡中可见作者善于忙中取静、品味生活之趣,亦暗含其怀才不遇的郁结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层次分明,意脉贯通。把日常生活中一件极普通的小事,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确也难得。

不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詹杭伦《采菊东篱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沈括《延州》

下一篇:宋·许月卿《川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