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pāi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2
rén
guī
lái
xuè
jiàn
bái
jiāng
jūn
ruò
léi
diàn
mán
zhǒng
cuò
xiāng
gān
luò
yáng
gōng
diàn
殿
shāo
fén
jìn
gān
bīng
dòu
wèi
chī
mèi
wǎng
liǎng
wéi‌
ěr
tòng
qiū
yuán
chù
cūn
qiān
cūn
wàn
luò
shēng
jīng

译文

胡人骑兵归来,箭矢上沾满鲜血,那些武将们凶暴得如同闪电惊雷一般。外族蛮夷胡乱干涉中原,挑起战乱,洛阳的宫殿在战火中被焚烧殆尽。战争与杀戮持续不休,烽烟未散,各种邪恶势力在这乱世中肆意横行。秋日的原野上不知是哪个村庄传来痛哭声,千村万户的家园荒废,荆棘丛生,满目疮痍。

逐句剖析

"胡人归来血洗箭":胡人骑兵归来,箭矢上沾满鲜血,

# 洗:一作满。

"白马将军若雷电":那些武将们凶暴得如同闪电惊雷一般。

"蛮夷杂种错相干":外族蛮夷胡乱干涉中原,挑起战乱,

"洛阳宫殿烧焚尽":洛阳的宫殿在战火中被焚烧殆尽。

"干戈兵革斗未已":战争与杀戮持续不休,烽烟未散,

"魑魅魍魉徒为尔":各种邪恶势力在这乱世中肆意横行。

"恸哭秋原何处村":秋日的原野上不知是哪个村庄传来痛哭声,

"千村万落生荆杞":千村万户的家园荒废,荆棘丛生,满目疮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胡笳曲·六拍》是宋代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胡人入侵中原,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前两句描绘了胡人入侵时的血腥场景和指那些参与战乱、给百姓带来痛苦的武将,展现了战争的激烈。第三、四句描写了胡人入侵导致的混乱和洛阳宫殿被焚毁的惨状,反映了战争对文明的破坏。第五、六句表达了战争不断、邪恶势力横行的现实,以及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后两句描绘了战乱后乡村的荒芜和百姓的悲惨,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展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胡人归来血洗箭,白马将军若雷电。”诗人描绘了胡人归来时的凶残景象,血洗箭矢,白马将军如同雷电般威武。这里的“胡人”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者,“白马将军”指那些在战乱中趁火打劫、为非作歹的军阀或武装势力。第三、四句:“蛮夷杂种错相干,洛阳宫殿烧焚尽。”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蛮夷的入侵,洛阳宫殿被焚毁殆尽。洛阳作为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其被毁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文化的毁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第五、六句:“干戈兵革斗未已,魑魅魍魉徒为尔。”诗人描绘了战争的持续和邪恶势力的猖獗。干戈兵革象征着战争的残酷,魑魅魍魉则象征着邪恶的鬼怪,暗示了战乱中各种邪恶势力的横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后两句:“恸哭秋原何处村,千村万落生荆杞。”诗人以悲愤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秋原上哀号声声,村庄荒芜,荆棘丛生,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百姓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下一篇:宋·梅尧臣《云间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