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dìng
sǒu
guī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1
sān
nián
bié
guī
zhōu
bàn
yuè
chéng
shòu
féi
yīng
jiù
huān
dìng
xiōng
qiū
lián
hóng
鸿
yǐng
liáng
chuāng
tīng
shēng
rén
jiān
tuán
shēn
wài
zǒng
yún
qīng

译文

我与弟弟分别已经有三年之久了,乘坐的归舟,大约半个月的行程就能到家。弟弟的胖瘦模样应该还和从前差不多,见到我时的欢喜程度,肯定和我这做哥哥的一样。在秋日里,我们兄弟二人并肩同行,身影如同相连的大雁一般,在凉爽的窗边,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亲人之间的团聚,和这团聚的欢乐相比,身外的功名利禄等一切事物,都如同浮云一般轻飘渺小。

逐句剖析

"吾弟三年别":我与弟弟分别已经有三年之久了,

"归舟半月程":乘坐的归舟,大约半个月的行程就能到家。

"瘦肥应似旧":弟弟的胖瘦模样应该还和从前差不多,

"欢喜定如兄":见到我时的欢喜程度,肯定和我这做哥哥的一样。

# 定:原作走,据缪刻本、康熙本、四库本改。

"秋日联鸿影":在秋日里,我们兄弟二人并肩同行,身影如同相连的大雁一般,

"凉窗听雨声":在凉爽的窗边,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

"人间团聚乐":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亲人之间的团聚,

"身外总云轻":和这团聚的欢乐相比,身外的功名利禄等一切事物,都如同浮云一般轻飘渺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闻定叟弟归》是宋代张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弟弟归来展开,主题为兄弟团聚之乐。首联点明与弟弟分别三年,归舟尚有半月路程,凸显思念之切。颔联想象重逢,关心弟弟胖瘦,坚信彼此欢喜相同,尽显兄弟情深。颈联描绘相聚后秋日联鸿、凉窗听雨的美好场景,充满温馨。尾联则升华主题,认为人间团聚的欢乐远超身外功名利禄,如浮云般轻。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运用想象、对比等手法,将兄弟间的思念、重逢的期待以及团聚的喜悦生动展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亲盼聚诗。描绘了与弟弟分别三年,听闻弟弟归舟还有半月行程后,想象重逢时彼此的模样,憧憬秋日里兄弟相伴联鸿、凉窗听雨的温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重逢的期待以及认为人间团聚之乐远超身外功名利禄的豁达情感,营造出一种温馨、美好且珍视亲情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白描:“吾弟三年别,归舟半月程”直白陈述与弟分别三年、归程半月,无修饰却让人深感时间漫长,凸显盼归之情。“瘦肥应似旧,欢喜定如兄”白描想象弟弟体态或如旧,“瘦肥”显熟悉牵挂;“欢喜定如兄”直抒兄弟同喜之态。“秋日联鸿影,凉窗听雨声”白描勾勒秋日兄弟相伴如鸿影、凉窗听雨的画面,以简单意象营造温馨惬意氛围,尽显相聚之乐。

3. 分段赏析

首联“吾弟三年别,归舟半月程”,直接点明与弟弟分别已有三年之久,时间跨度长,更显思念之深。“归舟半月程”则表明诗人已开始关注弟弟归程,虽还有半月路程,但满心期待,为全诗奠定了思念与期盼的情感基调。颔联“瘦肥应似旧,欢喜定如兄”,诗人发挥想象,关心弟弟的胖瘦是否如从前,体现出对弟弟生活状况的关切。“欢喜定如兄”坚信弟弟见到自己会和自己一样欢喜,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秋日联鸿影,凉窗听雨声”,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在秋日里,兄弟二人并肩而行,如联翩的鸿影,相互陪伴;在凉爽的窗边,一同聆听淅淅沥沥的雨声,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尾联“人间团聚乐,身外总云轻”,由自身的团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诗人认为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亲人团聚,与团聚的欢乐相比,身外的功名利禄等都如浮云般轻飘渺小,不值一提,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和张荆州所寄》

下一篇:宋·张栻《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夕阳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