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huì
wǎn
xiá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1
zǎo
lái
xuě
zhē
kōng
wǎn
qíng
xiá
sàn
hóng
biàn
便
xuán
zhī
míng
dàn
shì
lún
míng
yuè
kuài
zāi
fēng

译文

早晨的雪花将天空的湛蓝遮掩,傍晚时分,喜悦地看到晴霞散布着绮丽的红光。由此就可以预知明天早晨的事情,将会是明月高悬,清风宜人。

逐句剖析

"早来雪意遮空碧":早晨的雪花将天空的湛蓝遮掩,

"晚喜晴霞散绮红":傍晚时分,喜悦地看到晴霞散布着绮丽的红光。

"便可悬知明旦事":由此就可以预知明天早晨的事情,

"一轮明月快哉风":将会是明月高悬,清风宜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元晦晚霞》是南宋张栻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绘天气由雪意弥漫转为晴霞满天的变化,传递出由阴转晴的欣喜;后两句则由眼前晴景预想后续景象,流露出对清朗月色与快意清风的期待。此诗语言晓畅,以天气变化为脉络,将观景时的情绪流转自然融入其中,字里行间透着对美好景致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栻主持岳麓书院讲学期间(约1165-1180年)。彼时南宋理学正蓬勃发展,诗人常借景物描写来阐发哲学思考。诗中提及的“元晦”是朱熹的表字,这一细节体现了张栻与朱熹这两位理学大家的学术交往。作品记录了一次完整的天气变化,其创作灵感或许源于作者在城南书院观测天象时的即兴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天气变化的七言绝句,借早间雪意弥漫遮蔽晴空、傍晚晴霞绽放如绮丽红彩,以及由此预想的次日明月清风等景象,写出了从对天气的观望到见晴后的欣喜,再到对后续清朗景致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以“雪意”“空碧”“晴霞”“绮红”组成早晚的天色意象,从雪意遮蔽的青碧到晴霞散开的绮丽红彩,展现天色变化;“一轮明月快哉风”则以“明月”“风”构成清朗夜景意象。这些意象按时间顺序组合,从早到晚,从雪意到晴霞再到明月清风,传递出由期待到欣喜的情绪。渲染:“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通过“空碧”被雪意遮蔽的朦胧、晴霞如绮罗般散开的红艳,渲染出从早到晚天气变化中的景致氛围。化用:“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一轮明月快哉风”中,“快哉风”化用了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意境,原句中“快哉风”带着开阔畅快的意味,这里化用后,让“一轮明月”下的风也染上了清朗快意的感觉。

3. 分段赏析

“早来雪意遮空碧”,此句描写清晨的景象。“雪意”虽未直接写雪,却让人感受到即将降雪的氛围;“遮空碧”则写出这种雪意将天空的碧蓝遮蔽的状态。简单一句,便勾勒出清晨天空被雪意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感觉。“晚喜晴霞散绮红”,转向傍晚的景致。“晚喜”二字直接点出诗人的心情,因傍晚的晴霞而欣喜;“散绮红”将晴霞比作绮丽的红色绸缎散开,形象地写出了霞色的绚烂与舒展。傍晚的晴霞与清晨的雪意形成对比,带来了明朗与暖意。“便可悬知明旦事”,由傍晚的晴霞联想到次日的情况。“悬知”有推测、预知之意,因傍晚晴好的景象,便能够推测出明天清晨的状况。这种由眼前景象生发的联想,自然而合理,透着一种笃定之感。“一轮明月快哉风”,具体写出对次日清晨的预想。想象着明天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还有令人舒畅的清风。“快哉风”传递出一种畅快的感受,将对次日的期待描绘得具体而美好,让整首诗的氛围由景致的描写转向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和陈择之春日四绝》

下一篇:宋·张栻《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