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dòng
tíng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1
chéng
tóu
háo
hào
dàng
fēng
jiǎo
huí
gāo
shī
xiāng
qiān
fān
shàng
gāo
wéi
tuī
zhěn
tīng
làng
shēng
hōng
huī
chuāng
jiān
shì
chān
wàn
qǐng
yín
shān
kāi
huǒ
qiě
ān
zuò
niàn
kuài
zāi
liáng
jiǔ
tiān
píng
míng
jiàn
jīn
shā
duī
zhōu
miào
dòng
tái
xíng
zhèng
cháng
xià
suì
cuī
tōng
hèn
wáng
gǎn
guī
lái
suǒ
zhì
yǒu
máng
miào
chù
pái
huái
xiǎn
yuán
píng
ōu
niǎo
cāi
wàn
shì
yǒu
dìng
màn
fèi
ān
pái
míng
zhāo
shàng
xiāng
shuǐ
xuě
zhèng
zāi
péi
xíng
bēi
jiǔ
hǎo
zài
yuán
méi

译文

城头的公鸡第一次啼叫,浩荡的风声渐渐平息。船夫们起身相互招呼,拉起船帆升到高高的桅杆上。我也推开枕头仔细听着,波浪的声音轰隆作响。从窗缝里试着向外看,只见万顷湖面像银山般展开。靠着炉火暂且安稳坐下,想到这景象也真是畅快啊。过了好一会儿天才亮,已经能看见金沙堆了。把船停在古庙脚下,喜悦的神色在仆役们脸上显露。我出行时正是盛夏,到这时岁月的节候已近深秋。在朝为官却遗憾没什么补益,怎敢写《归去来兮辞》那样的文章。所到之处有什么可匆忙的,美好的景致姑且慢慢欣赏。艰难险阻原本自会平息,鸥鸟也对人毫无猜忌。世间万事都有固定的道理,人们白白地费心安排。明天就要登上湘水行船,雪天的寒意正在酝酿。出发吧,饮下这杯酒,希望故乡的梅花安好。

逐句剖析

"城头鸡一号":城头的公鸡第一次啼叫,

"浩荡风脚回":浩荡的风声渐渐平息。

"篙师起相呼":船夫们起身相互招呼,

"牵帆上高桅":拉起船帆升到高高的桅杆上。

"我亦推枕听":我也推开枕头仔细听着,

"波浪声轰豗":波浪的声音轰隆作响。

"窗间试一觇":从窗缝里试着向外看,

"万顷银山开":只见万顷湖面像银山般展开。

"附火且安坐":靠着炉火暂且安稳坐下,

"念此亦快哉":想到这景象也真是畅快啊。

"良久天平明":过了好一会儿天才亮,

"已见金沙堆":已经能看见金沙堆了。

"泊舟古庙底":把船停在古庙脚下,

"喜色动舆台":喜悦的神色在仆役们脸上显露。

"我行正长夏":我出行时正是盛夏,

"及此岁律摧":到这时岁月的节候已近深秋。

"通籍恨亡补":在朝为官却遗憾没什么补益,

"敢赋归去来":怎敢写《归去来兮辞》那样的文章。

"所至有何忙":所到之处有什么可匆忙的,

"妙处姑徘徊":美好的景致姑且慢慢欣赏。

"险阻元自平":艰难险阻原本自会平息,

"鸥鸟亦不猜":鸥鸟也对人毫无猜忌。

"万事有定理":世间万事都有固定的道理,

"渠谩费安排":人们白白地费心安排。

"明朝上湘水":明天就要登上湘水行船,

"雪意正栽培":雪天的寒意正在酝酿。

"行矣一杯酒":出发吧,饮下这杯酒,

"好在故园梅":希望故乡的梅花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洞庭》是南宋张栻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行旅为题材,描绘了夏季乘船过洞庭湖的经历,从起帆航行到泊舟古庙,展现了旅途景象。写尽洞庭波浪的壮阔,既流露出行旅中的喜悦、乐观,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末句“好在故园梅”则暗藏思乡之情。语言自然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城头鸡一号,浩荡风脚回”以鸡鸣、风声点明行旅之始,营造出清晨启程的氛围。“篙师起相呼,牵帆上高桅”通过船夫的动作,展现出旅途的忙碌,也让场景更显真实。“我亦推枕听,波浪声轰豗”转入诗人自身,以“推枕”“听”的动作,写出他对风浪的关注,“轰豗”一词则生动描绘出波浪的汹涌之声。“窗间试一觇,万顷银山开”是写景妙笔,诗人从窗中望去,将洞庭波浪比作“万顷银山”,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湖面的壮阔景象,画面感极强。“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则写出诗人面对壮阔景色时的心境,虽有风浪,却能安然欣赏,流露出行旅中的快意。“良久天平明,已见金沙堆。泊舟古庙底,喜色动舆台”续写行程,从天亮见到金沙堆到泊舟古庙,“喜色动舆台”一句通过随从的喜悦,侧面烘托出旅途暂歇的轻松,也传递出诗人的愉悦之情。“我行正长夏,及此岁律摧”点明时节,在叙事中融入时间的感慨。“通籍恨亡补,敢赋归去来”转向内心,流露出对仕途的些许感慨,却并不沉溺。“所至有何忙,妙处姑徘徊”则体现出随遇而安的心态。“险阻元自平,鸥鸟亦不猜”以自然景象喻理,写险阻自会平息,鸥鸟与人无猜,暗含对世事坦然处之的态度。“万事有定理,渠谩费安排”进一步抒发哲理,认为万事自有规律,不必刻意安排,展现出豁达的心境。结尾“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园梅”展望前路,又以“故园梅”收束,在对未来的期许中融入思乡之情,让情感更为绵长。全诗语言质朴,于行旅叙事中融入写景、抒情与哲理,自然流畅,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送外弟宇文挺臣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栻《和正父游榕溪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