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yuán
huì
yùn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1
jiàn
qióng
shān
yǎn
wéi
qīng
jué
shā
tīng
jīn
shuí
shì
wáng
jié
wèi
xiě
qīng
xīn
huà
píng

译文

一看见琼山,眼睛就为它的青翠而明亮起来,骑着马不知不觉就渡过了沙汀。如今谁能像王维那样,把这清新的景致描绘进画屏之中呢。

逐句剖析

"一见琼山眼为青":一看见琼山,眼睛就为它的青翠而明亮起来,

"马蹄不觉渡沙汀":骑着马不知不觉就渡过了沙汀。

"如今谁是王摩诘":如今谁能像王维那样,

"为写清新入画屏":把这清新的景致描绘进画屏之中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朱元晦韵》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七言绝句,收录于其《南轩集》中。前二句通过写见到琼山时眼前一亮的感受,以及骑马时不自觉渡过沙汀的行动,寄寓着诗人对琼山美景的由衷喜爱与赞叹;后两句则由眼前美景联想到擅长描绘山水的王摩诘,表达出因难觅能将这般清新景致绘入画屏之人而产生的些许遗憾。此诗语言自然流畅,将观景的欣喜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相融,含意虽不复杂却余味悠长,包含着对自然之美的珍视,表达出对美好景致无人完美呈现的淡淡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朱元晦韵》是张栻与挚友朱熹的酬答之作。作为南宋时期的两位理学大家,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一同切磋道学思想,还常常以诗歌为媒介交流人生感悟。张栻秉承父亲的志向,始终践行“与道进退”的任事精神。这首诗创作于他南岳游览及在城南书院讲学期间,作品中将山水游历的体验与对道学的体悟相融合,生动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与充满诗意的生活之间的交融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七言绝句,借琼山青翠的景象、骑马时不自觉渡过沙汀的行动,以及对如王摩诘般擅长描绘山水之人的探寻,写出了对琼山美景的由衷喜爱与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因难觅能将这般清新景致绘入画屏的人而产生的些许遗憾。

2. 分段赏析

“一见琼山眼为青”,开篇便直抒对琼山的感受。“琼山”点明观赏的对象,“眼为青”生动地写出看到琼山时眼睛因它的青翠而焕发光彩的状态,既点出琼山的色彩特点,又通过视觉的变化,传递出对琼山的喜爱与惊喜。这一句没有复杂的修饰,却以直白的感受,让对琼山的赞赏自然流露。“马蹄不觉渡沙汀”,承接上句对琼山的喜爱,描写行动上的变化。“马蹄”代指骑马而行的状态,“渡沙汀”是具体的行程,而“不觉”二字,写出因被琼山吸引而未留意路途行进的专注,从侧面烘托出琼山的吸引力之强,将对景物的欣赏与行动的自然衔接展现得真切。“如今谁是王摩诘”,由眼前的琼山转向对能描绘此景之人的探寻。“王摩诘”即王维,以善画山水闻名,这里以他为标杆,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出当下难以找到能如王维般精准描绘美景之人的感慨,既暗含对王维绘画技艺的认可,又为后文的遗憾做了铺垫。“为写清新入画屏”,回应上句的疑问,点出心中的期盼。“清新”既指琼山景致的清爽秀丽,也暗合王维画作的风格,“入画屏”则是希望有人能将这景致描绘下来。此句虽未直接回答上句的问题,却通过对“写清新”的期盼,进一步强调了琼山景致的美好,以及因难寻画者而产生的淡淡惋惜,让对琼山的赞赏在遗憾中更显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和安国送茶》

下一篇:宋·张栻《和张晋彦游岳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