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沿崖踏苍壁":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向上走,
# 苍:深青色。,崖:山崖。,径:小路。
"半坞寒云抱泉石":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 抱:环绕,围绕。,坞:山坳。
"山翁酒熟不出门":去拜访的隐者喝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
# 酒熟:酒酿制结束。,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残花满地无人迹":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北宋诗人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谢公山人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南康军星子县主簿、德化县尉等职。熙宁五年,随章惇开辟梅山有功,次年升任太子中舍,后任汀州通判等职。郭祥正才思敏捷,长于诗歌,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王安石称其诗“壮丽俊伟,豪迈精绝”。但很多诗作立意平庸,语言粗浅,缺乏锤炼,率然成篇。著有《青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诗中描写了沿崖踏壁的小径、寒云环绕的泉石、酒熟不出门的山翁及满地残花的景象,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对隐者远离尘世、淡泊自守的向往,也隐含对其孤寂处境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首句写诗人寻访隐者的途中所见。一条小径紧贴着悬崖,“踏”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沿着崖壁行走的动态,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脚步与崖壁接触时的踏实感,此字不仅呼应诗题中的“访”,更将山景与诗人的行动紧密相连,凸显出山路的崎岖与山的高峻幽深。次句描绘山坳间的景致,“抱”字运用拟人手法,将寒云赋予情感,形象地勾勒出寒云缭绕于泉石周围的画面,展现出山水相依的清幽之美。这两句通过对山路和山景的描写,极力渲染出隐者居所环境的幽深静谧,在未提及隐者本人时,已让读者能感受到隐者避世脱俗、远离尘嚣的不凡襟怀。“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这两句聚焦于隐者的生活状态。“山翁酒熟不出门”,点明隐者酿好了酒,却只是独自在家,不愿出门,体现出他疏懒闲适、与世无争的性情。“残花满地无人迹”进一步强化这种氛围,落花满地却无人清扫,也无人涉足,描绘出一种寂静、落寞却又自在的场景。诗人不直接夸赞隐者的高洁,而是借这种脱略形骸的生活场景,含蓄地传达出隐者淡泊名利、万事不关心的情怀。这两句与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在展现隐者生活状态的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隐者这种生活方式的崇敬与向往。整首诗围绕“访隐者”展开,通过景与事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对隐者的赞美之情,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对归隐生活的推崇主题。
下一篇:宋·释文珦《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