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wàng
shǒu

朝代:唐作者:薛涛浏览量:2
huā
kāi
tóng
shǎng
huā
luò
tóng
bēi
wèn
xiāng
chù
huā
kāi
huā
luò
shí
lǎn
cǎo
jié
tóng
xīn
jiāng
wèi
zhī
yīn
chūn
chóu
zhèng
duàn
jué
chūn
niǎo
āi
yín
fēng
huā
jiāng
lǎo
jiā
yóu
miǎo
miǎo
jié
tóng
xīn
rén
kōng
jié
tóng
xīn
cǎo
kān
huā
mǎn
zhī
fān
zuò
liǎng
xiāng
zhù
chuí
zhāo
jìng
chūn
fēng
zhī
zhī

译文

花开的时候,不能和你一同观赏,花落的时候,不能和你一同悲叹。想要询问相思之情寄托在何处,就在这花开花落的每一个时刻。采摘春草编织成同心结,想要把它赠送给知心爱人。春日的愁绪正将要消散,春鸟却又发出哀伤的鸣叫。风吹花落,春光一天天地衰老,相聚的美好日期仍然渺茫遥远。无法与同心相爱的人在一起,白白地编织了象征同心的草结。怎能忍受满枝的鲜花(带来的愁绪),反而勾起双方的无限相思。清晨对镜,泪水如玉石筷子般滑落,春风你可知道我的心意。

逐句剖析

"花开不同赏":花开的时候,不能和你一同观赏,

# 不同:不能一起。

"花落不同悲":花落的时候,不能和你一同悲叹。

# 悲:悲伤。

"欲问相思处":想要询问相思之情寄托在何处,

# 相思处:相思时。,欲问:想要问。

"花开花落时":就在这花开花落的每一个时刻。

"揽草结同心":采摘春草编织成同心结,

# 结同心:结成同心结。古人往往用锦带或草打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作为男女相爱的象征。结,编。,揽草:采草。揽:拿,拿着,采取。一作“㨫”。

"将以遗知音":想要把它赠送给知心爱人。

# 知音:指知心人。,遗:赠给。,以:用来。

"春愁正断绝":春日的愁绪正将要消散,

# 正断:纵然断绝。

"春鸟复哀吟":春鸟却又发出哀伤的鸣叫。

# 复:一声又一声。

"风花日将老":风吹花落,春光一天天地衰老,

"佳期犹渺渺":相聚的美好日期仍然渺茫遥远。

# 渺渺:指遥远无边。,佳期:相会的好日子,常用以指婚期。

"不结同心人":无法与同心相爱的人在一起,

"空结同心草":白白地编织了象征同心的草结。

"那堪花满枝":怎能忍受满枝的鲜花(带来的愁绪),

# 那堪:怎能承受。

"翻作两相思":反而勾起双方的无限相思。

# 翻作:反作。翻:反而。

"玉箸垂朝镜":清晨对镜,泪水如玉石筷子般滑落,

# 玉箸:常指妇女之眼泪。《白孔六贴》载:魏文帝甄后面白,泪双垂有如玉箸(玉做的筷子)。此句说,早晨理妆对镜,眼泪双垂。

"春风知不知":春风你可知道我的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望词四首》是唐朝女诗人薛涛所作的组诗。这组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抒发怅叹深情。第一首借春花寄托相思,第二首以春草喻示同心,第三首延续春草同心之意,第四首再写春花相思。四首诗紧扣“春望”主题,将春花、春草、春鸟、春风等春日意象贯穿其中,巧妙融情于景。从细腻的女性视角出发,以春天的盎然生机反衬相思之哀愁,在情景交融间将情感表达得委婉深致,呈现出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望词》是薛涛隐居成都浣花溪畔时所写。作者早年经历坎坷,在长达十二年的乐伎生涯中,既曾被贬谪荒凉的边疆,也曾获授节度府校书郎的殊荣。当她终于脱去乐籍、重获自由之身,便着一身素淡女冠服,于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历经沧桑、年过四十的诗人,虽得解脱,却更深味人生孤寂。这份本该欣喜的新生,若无那知心人共享,便如空谷幽兰、栈桥寒梅,纵然清雅高洁,也只能顾影自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组诗,也是一首闺怨相思诗。全诗以春日怀人为主题,通过春花、春草、春风、春鸟等意象的层层铺陈,以乐景写哀情,细腻刻画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刻骨相思与无望期盼。

2. 写作手法

反复:春花、春草与核心情感(相思、同心)在组诗中循环往复、重叠出现,营造出缠绵悱恻、情意深长绵密的效果,相思之苦、同心之愿在回环咏叹中被不断深化与强调,形成回旋往复的情感张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全诗以明丽春光(春花怒放、春草萋萋)作为背景,反衬女子内心深沉的相思之苦与孤独之悲。美好春色非但未能消解愁绪,反而因无人共赏、同心难结,更添其哀怨凄凉,倍增艺术感染力。用典:“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化用“同心结”典故,以编织同心草寄托对知音的深情,但“空结同心草”又以“空结”二字点破心愿难遂的无奈——草可结而知音难寄,典故的运用既赋予情爱以文化隐喻,又通过“结”与“遗”的动作反差,暗藏佳期渺茫的幽恨,使抽象情感具象为可触的文化符号。

3. 分段赏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两句以自然时序起兴,描绘出花开时无人共赏的遗憾,花落时无人同悲的孤寂。“不同赏”与“不同悲”形成情感呼应,将相思之情融入花开花落的自然更迭中,含蓄地表达出双方无法共享生活点滴的遗憾与怅惘。“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紧承前两句,点明相思发生的时间节点,以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喻指相思的无尽无休。花开花落本是自然规律,却因相思赋予其情感色彩,让时间的流逝都浸染着思念的愁绪。“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化用“同心结”的典故,诗人采摘香草编织同心结,想要送给心中的知音。“揽”“结”“遗”三个动作,生动展现出对知音的深情厚意与满心期许,将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的行为,饱含浪漫色彩。“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以景衬情,春日本应是充满生机的时节,诗人却因春愁几近崩溃,此时春鸟的哀鸣更添愁绪。春鸟的鸣叫与诗人的愁绪相互交织,自然之景与内心愁思共鸣,强化了悲伤的氛围。“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描绘出时光流逝,风里的花儿渐渐凋零,青春也随之老去,然而与知音相聚的佳期却依旧遥远渺茫。“日将老”与“犹渺渺”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突出等待的漫长与期望的渺茫,表达出无奈与失落。“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深化了情感的遗憾,即便编织出象征情爱的同心草,却无法送给同心之人,“空结”二字道尽心中的怅惘。“同心草”与“同心人”的错位,将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反差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以花满枝头的盛景反衬相思之苦,繁花盛开本是乐景,却因为分隔两地,反而勾起双方的相思之情。“那堪”“翻作”两个词,将情感的转折表现得十分强烈,乐景哀情形成鲜明对比。“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通过描写女子晨起对镜,泪流不止的画面,“玉箸”比喻泪水,生动展现出女子的哀愁。末句“春风知不知”以诘问收尾,将情感投向外界,向春风发问,进一步烘托出孤独无依、无人倾诉的悲苦心境。

4. 作品点评

这四首《春望词》以质朴如话的语言,将深婉情思娓娓道来。诗人借自然风物寄托绵绵爱意,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真挚爱情的热烈渴盼,情思真挚自然,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细讽四诗(按指《春望词四首》)。觉有“望”字意在。若率然读去,但知其幽恨,不知其怅叹。

明钟惺《名媛诗归》

# 二诗(按指同题中“花开不同赏”、“风花日将老”二首)皆以浅近而入情,故妙。

清黄生《唐诗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下一篇:唐·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