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负光岳":宏大的志向辜负了天地,
# 光岳:三光五岳。指天地。
"病质落幽燕":患病的身体流落于幽燕之地。
"春节前三日":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四,
# 春节:指立春。
"江乡正小年":江乡地区正是过小年的时候。
"岁时如有水":岁月就如同流水一样流逝,
"风俗不同天":风俗却好像不在同一个天地。
"家庙荒苔滑":家庙长满荒苔,十分湿滑,
"谁人烧纸钱":又有谁去烧纸钱祭祀呢。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诗人以沉痛的口吻开篇,“壮心负光岳”表达自己虽胸怀壮志,欲报效天地国家,却未能实现,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病质落幽燕”则表明自己如今身体患病,被困于幽燕之地,为全诗定下了沉郁的基调。颔联“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点明时间,春节前三天,江乡正过小年。简单的叙述,却蕴含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小年本是阖家团圆、充满欢乐的节日,而诗人却身处异乡,更加凸显出内心的孤寂。颈联“岁时如有水,风欲不同天。”此联将幽燕与江乡的岁时风俗进行对比,“岁时如有水”说明时间的流逝对各地是一样的,但“风欲不同天”则强调两地风俗差异巨大,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在这种对比中愈发强烈。尾联“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诗人由对家乡小年的思念,联想到家庙的情况,想象家庙可能已长满荒苔,变得湿滑,无人去烧纸钱祭祀。这一想象中的画面充满了凄凉之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家族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身处异乡无法顾及的无奈。
下一篇:宋·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