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明沙":玉石般的流水,明净的沙滩。
"峰回路转":山峰回环,道路转弯,
"城倚桥斜":城池依傍着斜桥。
"老我登临":我已年老登高,
"同谁酩酊":和谁一同大醉一场,
# 酩酊:大醉。
"一望还赊":放眼望去前路仍遥远。
# 还赊:偿还赊欠的酒钱。
"飞鸿杳霭天涯":飞翔的鸿雁在云雾中远至天涯。
# 杳霭:也作杳蔼,深远貌。
"但拚取、":只管舍弃一切、
"心情酒家":去酒家排解内心的情绪。
"紫菊枝枝":紫色的菊花一枝枝,
"红茱颗颗":红色的茱萸一颗颗,
# 红茱:茱,茱萸,落叶小乔木,开小红花,果食椭圆型,红色,其味香烈,古代有于重阳节佩戴茱萸以避灾祛邪的习俗。
"休问年华":不必问时光岁月。
南宋文学家
韩淲(1159~1224),南宋文学家。字仲止,号涧泉,祖籍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韩元吉之子。早年以父荫入仕,任主簿、平江府属官等职,不久辞官归隐。韩淲有诗名,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其诗风冲淡平和,力学陶渊明。他与赵蕃(号章泉)齐名,时称“上饶二泉”。其词风格婉丽,兼得清丽与豪放激昂。所作《涧泉日记》颇为精审,文笔亦佳。著有《涧泉集》20卷、《涧泉日记》3卷、《涧泉诗余》1卷。代表作品有《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雨多极凉冷》《鹧鸪天·兰溪舟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词,描绘了山水风光,表达了作者登高时的孤独怅惘之情,同时展现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文人情怀。
2. 写作手法
起兴:“玉水明沙”先绘出流水澄澈如玉、沙滩洁净明亮的清幽之景,恰与后文“老我登临”的孤寂形成对应。澄澈山水本应引人愉悦,却因诗人独自登临,反催生出“同谁酩酊”的怅惘。景为情引,情随景生,起兴手法让情感抒发自然切入,无突兀之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开篇勾勒登高所见的景致。“玉水明沙”写出水的清澈、沙的洁净,透着清丽;“峰回路转”描绘山峦曲折、道路迂回的态势,“城倚桥斜”则勾勒出城池与桥梁相依的画面,三者结合,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山水城郭图,开阔而有生趣。“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由景转入抒情,“老我”点出年岁与孤独,“同谁酩酊”的疑问显露出无人共饮的怅然,“一望还赊”写极目远眺却难解心绪,将登高时的孤寂与茫然融入其中,情感真挚。下片“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承接上片的怅惘,由天边的飞鸿引出对天涯的联想,拓宽了意境;“但拚取、心情酒家”则是一种自我宽慰,抛开愁绪,只求在酒家舒展心情,透着几分洒脱。“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以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紫菊、红茱入笔,既点明时令,又以“枝枝”“颗颗”的细致描绘增添生机;“休问年华”一句收束全篇,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化为坦然,表面的闲适下藏着对岁月的轻叹,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王安国《西湖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