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àn
xún
fāng
màn
·
·
lòu
xiàng
wǎn

朝代:宋作者:王雱浏览量:3
xiàng
wǎn
lián
fēng
qīng
xiǎo
yuàn
xián
zhòu
cuì
jìng
yīng
lái
jīng
xià
luàn
hóng
xiù
wēi
qiáng
dēng
gāo
xiè
hǎi
táng
jīng
yān
zhī
tòu
suàn
sháo
huá
yòu
yīn
xún
guò
liǎo
qīng
míng
shí
hòu
juàn
yóu
yàn
fēng
guāng
mǎn
hǎo
jǐng
liáng
chén
shuí
gòng
xié
shǒu
hèn
bèi
qián
mǎi
duàn
liǎng
méi
cháng
dǒu
gāo
yáng
rén
sàn
hòu
luò
huā
liú
shuǐ
réng
jiù
zhè
qíng
huái
怀
duì
dōng
fēng
jìn
chéng
xiāo
shòu

译文

晨露在暮色中渐渐蒸发,帘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院里寂静的白天缓缓流淌。翠绿小径上黄莺飞落,惊起满地零乱的落花,像铺开的绣锦。倚着残破的墙垣,登上高处的亭台,海棠经雨水冲刷,花瓣红得像浸透的胭脂。算来这美好年华,又一次在不知不觉中荒废,转眼又是清明时节。疲倦的燕子掠过,满眼都是春光,这般美景良辰,却无人与我携手同游。只恨那纷飞的榆钱,买断了眉间长久蹙起的愁绪。想起往昔高阳池畔的欢聚,如今人已四散。落花随水流逝,景色依然如旧。这满怀的情思,对着浩荡东风,最终都化作身形消瘦。

逐句剖析

"露晞向晚":晨露在暮色中渐渐蒸发,

# 向晚:说明天刚刚亮。一作“向晓”。,晞:干燥之意。

"帘幕风轻":帘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 帘幕: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

"小院闲昼":小院里寂静的白天缓缓流淌。

# 闲昼:一作“闲画”。

"翠径莺来":翠绿小径上黄莺飞落,

# 翠径:通幽小径,青草匀铺,经雨冲洗,碧绿如翠。径:一作“迳”。

"惊下乱红铺绣":惊起满地零乱的落花,像铺开的绣锦。

# 铺绣:雨停云霁,黄莺飞来,枝上经雨的花瓣缤纷下落,绿径点缀上落红,色彩斑斓,犹如织锦盖地。,乱红:落花。

"倚危墙":倚着残破的墙垣,

"登高榭":登上高处的亭台,

"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雨水冲刷,花瓣红得像浸透的胭脂。

# 胭脂透:海棠盛开,红色浸透了每个花瓣。说明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寓盛极而衰,即将转向凋落的消息。

"算韶华":算来这美好年华,

# 韶华:美好的年华,此指春光。

"又因循过了":又一次在不知不觉中荒废,

# 因循:等闲、随意、轻易之意。

"清明时候":转眼又是清明时节。

"倦游燕、":疲倦的燕子掠过,

# 游燕:嬉游宴饮。燕:一作“宴”。

"风光满目":满眼都是春光,

"好景良辰":这般美景良辰,

"谁共携手":却无人与我携手同游。

# 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

"恨被榆钱":只恨那纷飞的榆钱,

# 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买断两眉长斗":买断了眉间长久蹙起的愁绪。

# 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

"忆高阳":想起往昔高阳池畔的欢聚,

"人散后":如今人已四散。

"落花流水仍依旧":落花随水流逝,景色依然如旧。

"这情怀":这满怀的情思,

"对东风、":对着浩荡东风,

"尽成消瘦":最终都化作身形消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倦寻芳慢·露晞向晚》乃北宋王雱所填之词。王雱,字元泽,为王安石之子。其一生所作词作极少,此《倦寻芳慢》据传仅为戏作。然而,此词咏春愁之题,写得极为妩媚动人,丝毫不逊于专业词人的当行之作。该词景中含情,下片又以情带景,笔触细腻入微,用词婉约柔美,韵味悠然翩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王雱(1043?~1076),北宋词人。字元泽,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子,天资敏慧,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进士,调旌德尉,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王雱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其诗不多,如“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轻雨绿如烟”等,清新自然,颇有父风。其词风含蓄委婉、柔美动人。作品如《绝句》《倦寻芳》《眼儿媚》等。所著尚有《论语解》《孟子注》《南华真经新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联想​​:“倚危栏,登高榭,海棠着雨胭脂透”词人由眼前海棠着雨之景,联想到佳人泪容。海棠如胭脂般娇艳,恰似女子含泪娇羞之态,以花喻人,自然引出下文"韶华又过"的感慨,将自然之景与人情巧妙勾连。情景交融:“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开篇描绘暮春傍晚的宁静小院,微风轻拂帘幕,渲染出闲适而略带慵懒的氛围。"露晞"暗示时光流逝,为下文"韶华又过"的感慨铺垫,景中已含淡淡愁绪。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拍以“向晚”“露晞”勾勒出环境,点明时节为春日白昼,地点是幽静小院。“向晚”表明尚未至傍晚,“露晞”则透露曾下过微雨,营造出清新且静谧的氛围。“闲昼”二字强化环境的沉寂,而雨后的环境更显清幽。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小院景致,“翠径莺来”与“著雨海棠”相映成趣。那通幽小径,经雨冲洗后碧绿似翠,仿若铺就的锦绣,作者着一“惊”字,将花与鸟巧妙关联,使静态景物瞬间鲜活。海棠经雨后,花色绯红如美人涂抹的胭脂,艳冶动人。“胭脂透”意味着海棠已盛开至极盛,同时也暗藏盛极而衰、即将凋零的信息。“乱红铺绣”与“海棠经雨胭脂透”都流露出感春叹春之情,为下文抒发叹春之意埋下伏笔。“算韶华”三句,以“算”字引领,点明题旨。“韶华”指春光,“因循”表示轻易流逝。过了清明,春光渐尽,“算”“又”二字急促相承,尽显对春光易逝的无奈叹惋。下片以“倦游燕”起笔,“燕”通“宴”,暗示春来慵懒于游宴。尽管此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但因无人携手同乐,面对游宴之事便意态懒散、情致倦怠。“谁共”二字以反诘形式强调无人相伴。“恨”字承接前文,进一步渲染春愁之深。“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榆钱”形似钱串,因“钱”而生“买”意,说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即一春都在愁苦之中,“两眉长斗”形象地描绘出愁苦时双眉紧锁的模样,曲折地写出春愁之深长。“忆高阳,人散后”似转折却又承接上文“游燕谁共携手”之意。“高阳”指代游宴时的狂朋怪侣,酒侣星散又逢春暮,愁闷之情溢于言表。且此处“忆”指前一年之事,而今年依旧如此,春光虽美却无人共赏,虚度过去,愁闷更添,既孤负了春色,又增添了心中愁绪。煞拍三句“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升华主题,表明一春之愁比“买断两眉长斗”更甚,收束全篇。

3. 作品点评

此词由景入情,上片于景中蕴情,下片以情牵引景致,笔触细腻入微,措辞婉转柔美,韵味轻盈灵动,实为青年词人王雱的孤篇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仲殊《诉衷情·建康》

下一篇: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