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朝代:宋作者:吴则礼浏览量:3
jiǔ
bàng
xiū
mén
zhuàng
qīn
xún
huá
juān
shū
diāo
qiú
píng
chén
máo
wǎn
suì
jiāng
luò
luò
qīng
tiān
yuè
shàng
hòu
xiāo
xiāo
hóng
yàn
lái
chū
rén
zài
jiǔ
duān
hǎo
shì
qiǎn
táo
rán
wàng
jiù

译文

长久地在京城附近却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和规划,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渐渐地头发变白了,想要把书都捐弃了。平日里的貂裘早已破旧不堪,被尘土弄脏,到了晚年只能依靠着江湖边的茅屋居住。夜晚,广阔无垠的青天之上,明月缓缓升起,萧瑟的红叶飘落,大雁刚开始南飞。老朋友带着酒前来,实在是件好事,让我陶醉其中,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住所。

逐句剖析

"久傍修门乏壮图":长久地在京城附近却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和规划,

"侵寻华发欲捐书":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渐渐地头发变白了,想要把书都捐弃了。

"貂裘平日敝尘土":平日里的貂裘早已破旧不堪,被尘土弄脏,

"茅屋晚岁依江湖":到了晚年只能依靠着江湖边的茅屋居住。

"落落青天月上后":夜晚,广阔无垠的青天之上,明月缓缓升起,

"萧萧红叶雁来初":萧瑟的红叶飘落,大雁刚开始南飞。

"故人载酒端好事":老朋友带着酒前来,实在是件好事,

"遣我陶然忘旧庐":让我陶醉其中,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住所。

# 我:一作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迁居》是北宋诗人吴则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迁居的经历展开,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的前两联回顾了自己长久以来在京城附近却壮志未酬,时光流逝、容颜老去,只能选择在江湖边茅屋居住的无奈。颈联描绘了迁居后所处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略带萧瑟的氛围。尾联则写老朋友载酒来访,让诗人陶醉其中,暂时忘却了过去的住所和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壮志未酬的感慨,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词人

吴则礼(?~1121),北宋诗人、词人。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兴国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以父荫入仕,元符元年为卫尉寺主簿。崇宁三年,编管荆南。吴则礼平生交游甚广,与江西诗派陈师道、韩驹、饶节等诗人均有唱和,尤其推崇黄庭坚。其诗亦有黄庭坚诗歌的风致,诗风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其词语言清丽,婉约中透露劲峭。主要作品有《入汴先寄韩子苍》《同李汉臣赋陈道人茶匕诗》《江楼令·晚眺》等。著有《北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上句点明自己长久在京城附近却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和规划,“久傍”强调了时间之长,“乏壮图”则突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失落。下句进一步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侵寻”表现出时间的慢慢推移,“华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欲捐书”则体现出诗人对自己过去追求的一种反思和无奈,情感更加深沉。颔联“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上句描绘了自己平日里貂裘破旧被尘土弄脏的形象,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落魄和不顺,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境遇,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悲哀。下句点明了诗人晚年的居住环境,“茅屋”体现了生活的简陋,“依江湖”则表现出一种漂泊和无助的感觉,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颈联“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上句描绘了迁居后夜晚的景色,“落落青天”营造出一种空旷、宁静的氛围,“月上后”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下句通过描写萧瑟的红叶飘落和大雁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心境的孤寂,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尾联“故人载酒端好事,遣我陶然忘旧庐”,上句笔锋一转,写老朋友带着酒前来,“端好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到来的欣喜之情,使诗歌的情感从感慨转向了温暖和欣慰。下句写朋友载酒来访让诗人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原来的住所,表现出诗人暂时摆脱了过去烦恼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岩《百丈潭》

下一篇:宋·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