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已辞淮水湄":青春已经告别了淮水之畔,
"底物遗我堪解颐":是什么东西留给我能让我开怀大笑呢。
"风味不除惟白堕":酒的风味没有消除只有白堕酒,
"典刑犹在有黄鹂":美好的风范还留存有黄鹂鸟。
# 刑:一作弄。
"老夫只觉禅坐好":我这个老头子只觉得禅坐很好,
"儿辈争论句法奇":儿辈们却在争论作诗的句法新奇。
"到处何曾问炊米":到哪里何曾问过有没有米做饭,
"半生人笑北湖痴":半辈子被人笑话我这个北湖痴人。
北宋诗人、词人
吴则礼(?~1121),北宋诗人、词人。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兴国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以父荫入仕,元符元年为卫尉寺主簿。崇宁三年,编管荆南。吴则礼平生交游甚广,与江西诗派陈师道、韩驹、饶节等诗人均有唱和,尤其推崇黄庭坚。其诗亦有黄庭坚诗歌的风致,诗风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其词语言清丽,婉约中透露劲峭。主要作品有《入汴先寄韩子苍》《同李汉臣赋陈道人茶匕诗》《江楼令·晚眺》等。著有《北湖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以“青春已辞”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底物遗我”则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追寻,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刑犹在有黄鹂”,诗人以“白堕酒”和“黄鹂鸟”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风味不除”和“典刑犹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颈联“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坐的喜爱和对儿辈争论的不以为意,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禅坐好”和“争论句法奇”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尾联“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诗人以“不问炊米”和“人笑北湖痴”自嘲,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下一篇:宋·欧阳修《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