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黄莺飞上林":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
# 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黄莺:一作黄鹂。
"春城紫禁晓阴阴":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 阴阴:一作沈沈。一本二句倒用。,紫禁:皇宫。一作紫陌。
"长乐钟声花外尽":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
#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柳色雨中深":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
#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长怀捧日心":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 长怀:一作长悬。,霄汉:指高空。
"献赋十年犹未遇":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
# 遇:遇时,指被重用。,献赋十年:指多次应考进士。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羞将白发对华簪":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簪:簪缨之簪,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指裴舍人。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阙下裴舍人》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干谒诗。这首诗描绘了皇宫中春日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通过对皇宫景色的描绘和自身情感的抒发,既表达了对裴舍人的恭维与期望,希望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引荐,又委婉地倾诉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内心渴望。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黄莺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飞舞,清晨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阴暗中,景色中既透露出皇家的雍容华贵,也隐隐蕴含着诗人对这种宫廷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未能置身其中的遗憾。再如“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悠扬的钟声在花外消散,龙池的柳色在雨中显得更加幽深,在这静谧优美的景色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裴舍人能身处如此环境的羡慕,以及自己不得志的淡淡愁绪,情与景自然融合,不着痕迹。烘托:“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通过描写只有皇帝身边的侍从才能看到的宫苑景色,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他能随侍皇帝左右,目睹这些常人难以见到的景致,从而巧妙地突出了裴舍人的地位尊贵,也流露出诗人对裴舍人的恭维之意。
3. 分段赏析
首联“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在二月明媚的春光里,黄鹂鸟欢快地向上林苑翩然飞去。此时的京城,紫禁城于晨曦中笼罩在一片葱郁的氛围里。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极为秾丽的宫苑春景图:二月之初,上林苑内,黄鹂鸟成群结队,或飞或鸣,相互追逐嬉戏,洋溢着勃勃的春日生机。而紫禁城更是春意满盈,破晓时分,繁茂的树木之间,轻柔地洒落一抹淡淡的春阴。颔联“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描绘出这般画面:长乐宫的悠悠钟声,悠悠然穿过重重花丛,渐传渐远,直至消散于花丛之外。那承载着玄宗皇帝往昔故事的龙池,周边千万株杨柳,在春雨的润泽之下,愈发显得翠色深沉,尽显蓬勃生机。颈联“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笔锋陡然一转,引入请求援引之意。“阳和”句意指,即便春日暖阳普照,温暖和煦,却终究难以驱散诗人仕途失意、困窘潦倒的满心遗恨。“霄汉”句则表明,诗人仰望浩瀚苍穹,心中时刻怀着对皇帝的忠诚与敬意,犹如一心捧日,意在表明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热忱之心。尾联“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此联含义清晰明了。十载光阴,诗人持续向朝廷呈献文赋,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无奈始终未能得到赏识。如今岁月流逝,白发悄然丛生,面对身佩华簪的达官显贵,诗人心中不禁涌起丝丝羞愧。至此,诗人求助之意已表露无遗,却又不失含蓄,维护了自身应有的尊严与体面。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字里行间皆流露出恭维与求助之情,然而表达得极为含蓄委婉。特别是诗的前四句,即便意在恭维,可因巧妙运用“景语”,全然不见丝毫庸俗之感。于此,足见钱起艺术手法的精妙圆熟。全诗辞藻华丽、雕琢精细,却并未陷入过度堆砌辞藻的弊病,实为难能可贵。
# “花外尽”乃以写花蹊之远,借钟作假,对以灵绝。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前四句写阁景气象,真朴自然,不减盛唐王摩诘。后四句托赠常语。平平耳。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禁体极为佳语,贵在有无点缀。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刘会孟曰:有情、有味,有体,色深可观。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中唐七律时见偃纵,故体格不严。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气亦不薄。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天然富丽,气象宏远,文房之所不及。
明邢昉《唐风定》
# 昔人推钱诗者,多举“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予以二语诚一篇警策,但读其全篇,终似公厨之馔,餍腹有余,爽口不足,去王维、李颀尚远。
不详《载酒园诗话又编》
# 通首逐层顶接,丝缕细密。
清杨逢春《唐诗绎》
# 法脉细极。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花外尽”者,不闻于外也;“雨中深”者,独蒙其泽也。
清黄生《增订唐诗摘钞》
# 诗格近李东川(首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前半羡舍人之得志,后半伤己之不遇。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华赡,更余风致(“长乐钟声”一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颔联比兴微妙,非徒丽句也。结似气尽,然向达官而叹老嗟卑,此岂无意耶?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工致流丽,中唐佳律也。
不详《历代诗法》
# 上四句从阙下想象着笔,下半悲不遇,故有“羞对华簪”之句。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钟声从里面一层一层想出来,柳色从外面一层一层看进去,才觉得“尽”字、“深”字之妙,而神韵悠长,气味和厚,殊难遽造此诣,宜当时之脍炙人口。
不详《唐诗向荣集》
# 句句从阙下生情。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气格虽逊宝应以前,而不落软媚。员外之雄迈,所以直继右丞也。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不减盛唐之音。
不详《匡山丛话》
# 何减东川风调?唯结意平直。
清阙名《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